案前,指尖轻触冰凉的砚台,暗自思忖此题深意。
近来京城传得沸沸扬扬的崔家一案忽然浮上心头。
那崔泓大义灭亲,将崔氏一族的不法之事尽数揭露,致使全族入狱;又无惧人言,为遭父亲陷害致死的生母鸣冤。
而天子非但没有责其不孝,反而褒奖其为“忠孝两全”。
《孝经》教人谏亲于不义,博士却说父有不慈,子不可以不孝,而陛下又褒奖崔泓之举……这孝道二字,究竟该如何把握?
贺广贤眸光微动,狼毫在砚中轻蘸。
陛下此举,或许是在告诫天下:孝道当以明辨是非为先,不可因私废公!
片刻后,洁白的宣纸上落下第一行字:
“臣闻孝之为道,大矣哉!然孝有经权之辨,不可不察也。”
笔锋一转,继续写道:“昔者曾子耘瓜,误断其根。曾皙怒,援杖击之。”
“曾子仆地而不知避,孔子闻而非之,曰:‘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此明孝之不可愚也。”
他的笔触渐渐流畅:“今观圣朝治世,陛下既重人伦,又明法度。”
“崔氏子大义灭亲,虽违常情,实全大孝。何也?孝之至者,当以义为重。父有不义,子不谏诤,是陷亲于不义,此乃大不孝也。”
写到此处,贺广贤略作停顿,想起自己寒窗苦读时,母亲常说的那句话。
于是笔下愈发恳切:“然则孝道之本,仍在晨昏定省,冬温夏清。臣家贫,每见母亲织布至深夜,手指皲裂而不辍。”
“及臣稍长,母亲谓臣曰:‘但愿你他日为官清正,便是最大的孝道。’”
“臣今日方悟,孝之大道,在修身以显亲,在廉洁以荣亲,在尽忠以报国。”
“故曰:小孝孝于庭闱,大孝孝于天下。陛下以孝治天下,而臣等当以天下为己任,此乃孝之至也。伏愿陛下垂鉴。”
贺广贤将答卷再三检视,确认字字如刻,墨迹如新,这才双手呈予收卷官。
走出天启门时,暮鼓正沉沉响起,余晖为九重宫阙镀上一层金边。
他驻足回望,但见飞檐斗拱在霞光中流转生辉,鸱吻吞日,琉璃映彩,恍若琼楼玉宇跌落尘寰。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能否成名尚未可知,但今日能在天子面前一展所学,己是人生大幸。
若能金榜题名,更当肝脑涂地以报君恩。
暮色中,贺广贤整了整衣衫,向着宫城方向深深一揖,而后转身没入朱雀街的万家灯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