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若是遭家人嫌弃的,就安排个酣畅淋漓的打脸桥段……”
她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继续道:“比如可以写被休女子如何白手起家,最后让当初嫌弃她的家人追悔莫及;或是乞归女子带着姐妹开绣坊,最后成为皇商……”
“这些话本最要紧的,是要写出女子自立自强的风骨!”
她可不想培养出一群整天只知道挖野菜的王宝钏。
要知道当你有能力的时候,什么样的男的找不到?
就像那山间的梧桐,自己长得挺拔了,凤凰自然来栖。
若是株只会依附的菟丝花……又能指望攀着什么好枝头?
崔夫人与赵淑媛听得入神,眼中的惊讶渐渐化为钦佩。
赵淑媛忍不住抚掌道:“妙啊!让她们在故事中先看到可能,才能在现实中勇敢追寻。”
“正是此理。”姜蕤含笑点头,“唯有先改变人们心中的成见,才能真正改变女子的命运。”
她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轻声呢喃:“终有一日,这些话本里的传奇,都会成为寻常女儿家的自传。”
一代人做不到,就两代人;两代人不够,就三代人……这或许就是薪火相传的真谛。
当崔老太爷被押赴刑场那日,荣阳郡主的传说早己传遍大江南北。
就连因为“大义灭亲”而备受诟病的崔泓,如今都成了百姓交口称赞“卧薪尝胆”的大孝子。
茶肆里,说书人惊堂木一拍,将这段传奇讲得荡气回肠。
“且说那崔大老爷,西十年来忍辱负重,就为有朝一日替母申冤!”惊堂木重重拍下,满座听众无不唏嘘。
深闺绣阁中,女子们传抄着荣阳郡主生前诗作,那字里行间的傲骨让多少人辗转难眠。
有人扼腕叹息红颜薄命,也有人为沉冤得雪而拍案叫好。
随着官报连篇累牍的报道,以及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话本流传,都在悄然改变着世道人心。
最明显的变化,是各地衙门收到的乞归状纸日渐增多。
虽然其中难免有浑水摸鱼之徒,但确实有不少深陷苦海的女子借此重获新生。
姜蕤看着官报上不断更新的乞归案例和百姓的反馈,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
她知道,那些讲述女子自立自强的故事,正如星星之火,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慢慢蔓延。
终有一日,这微弱的火光会形成燎原之势,为天下女子带来真正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