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律法改革之事此时还不宜推出。?x,w!q¢x^s,.!c,o`m\
北疆战事正酣,中原百姓尚在为温饱挣扎。
如果在此时贸然推行户律变革,只怕会动摇社稷根基。
毕竟,户律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远非官制革新可比。
朝中官员不过千百之数,而天下百姓何止千万?
婚丧嫁娶,户籍田产,哪一样不是关系社稷根本?
稍有不慎,便会引发民间动荡。
更何况,律令易改,人心难移。
即便新律颁布,那些被放归的女子,要如何在世俗眼光中立足?
娘家可愿接纳?
若无处可归,又该栖身何处?
更棘手的是由此引发的田产分割、户籍变更、子女抚养等诸多难题。
这其中的复杂程度,远非一纸诏书能够解决。
眼下能做的,唯有先准了荣阳郡主归宗之请,至于其他……
总要等到百姓碗里有米,身上有衣之时,才能谈礼义廉耻。
有些改变,需要水到渠成。
“爱妃所言,朕深以为然。这世间加诸于女子身上的枷锁,确实太多太重。”
姜蕤顿了顿,声音温和却坚定,“但治国如烹鲜,火候急不得。”
“你祖母归宗之事,朕准了。”她执起朱笔,在乞归书上落下鲜红的御批,“至于其他……”
姜蕤抬眸与崔夫人西目相对,“朕相信,假以时日,在你我共同努力之下,终能见到天下女子真正展颜的那一天。^微·趣`小?说~ -无?错-内+容\”
崔夫人闻言,纤长的睫毛微微颤动。
她从未想过,堂堂天子竟能如此体察世间女子的艰辛,更未料到祖母归宗之事能这般轻易获准。
一时间心潮翻涌,素来清冷如霜的面容竟泛起几分激动的红晕,连执礼的指尖都微微发颤。
“陛下……”她深深拜下,声音里带着难得的动容,“隆恩浩荡,妾身……不胜感激。”
再抬头时,那双总是沉静如水的眸子竟闪着晶莹的光,“妾身深信,在陛下治下,那一日……定会到来。”
不过律令暂时不能改,这乞归之制倒是可以善加利用。
姜蕤忽然抬眸:“来人,传赵淑媛即刻觐见。”
崔夫人见状,盈盈下拜:“陛下既有要务,妾身先行告退。”
“爱妃且慢。”姜蕤眉眼舒展,温声道,“此事与你也有些干系,不妨一同参详。”
待赵淑媛入殿时,正见天子与崔夫人言笑晏晏的模样。
她眸光微动,心下了然——看来崔家之事,并未影响天子对崔夫人的爱重。
这般想着,她行礼时嘴角也不自觉带上了几分真切的笑意。.t±三?叶′屋?}^ ?|@更3@新′o最?全o
姜蕤虚扶一把:“爱妃不必多礼。今日唤你来,是有件要事相托。”
“陛下尽管吩咐,妾身定当竭尽全力。”
待将荣阳郡主冤案与崔泓乞归之事细细道来,她这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朕想借官报刊载此事,既要彰显朝廷为荣阳郡主昭雪的决心,也要让百姓知晓,若女子在夫家确实蒙冤受屈,乞归之路,朝廷自会主持公道。”
赵淑媛眼中精光一闪,当即领会其中深意:“妾身明白。定会在报道中着重笔墨于朝廷体恤女子之苦的仁政。”
她浅浅一笑,“正好下期官报要增设‘律令答疑’的新栏,此事倒是恰逢其时。”
崔夫人在旁听着,不由望向天子神采飞扬的侧颜。
虽说此时并未正式修订律法,陛下却己经在为天下女子另辟蹊径。
“另外,”姜蕤兴致盎然地继续道,“再多编些女子被休后重获新生的话本。标题要足够吸睛,比如——”
“《被休后,我嫁给了当朝左相》、《夫人乞归后,左相追悔莫及》,情节越痛快越好!”
赵淑媛听得嘴角首抽抽,倒是也不用这么玩弄左相吧?
崔夫人也不由得以袖掩唇。
这般大胆的标题,着实令人瞠目。
“陛下……”赵淑媛强忍笑意,“这样的题目,会不会太……”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姜蕤拍案道,“先让她们看得痛快,才能想得明白。”
说着自己也忍不住笑起来,“再说了,谁说被休女子就不能有锦绣前程?”
“给朕记好了,若是写那等家庭和睦的,就着重描写全家上下齐心,共渡难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