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的朱由崧,根本就不去想北伐的事情。免费看书就搜:你阅读 niyuedu.com
朝廷上的大事自己根本说不话、都是那三个重臣说了算,这皇帝当的毫无成就感,那自己还努力个什么劲儿?
还有一事,朱由崧想起就是一肚子的火。
年前王庆出使西南、带回了蜀王所赠的一支新式火铳。
朱由崧试过之后大为称赞,再加上西南彪悍的战绩,更是让朱由崧心痒痒,所以便指示王庆仿制、建立自己的火器部队。
本来这是个大好事的。
火器部队真要建好了、战斗力起来了,那以后自己说话也能有底气、面对清人蛮横无理的要求,不用唯唯诺诺不是?
甚至还真就能北伐呢,洗刷这几十年来的耻辱,在青史上也能有个不错的名声。
为此朱由崧是真的用了心的。
不但下旨让各部门全力配合王庆,还从本就要见底的内帑中挤出了一大笔,用以王庆操办此事。
却没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攒下来的这点钱是投进去了,但练出来的军队却不是自己的。
在要不要出兵河南抢地盘这件事情上,都是那三人说了算,自己唯一能做的,只是负责点头盖印。
这还有个什么意思?
所以朱由崧现在看的很开了。
打不过满清、也打不过西南,应天府内部自己也说了不算,那还不如乐得轻松,学那木匠天子、安生过好自己的日子算逑。
而且朱由崧还看明白一件事。
那就是这天下到最后,八成真就是那蜀王朱至澍的了。
看西南这所向披靡、气吞天下的气势,应天府的这帮人、加上自己,绑在一起也不是朱至澍的对手,更何况应天府内部还斗的要死,三位重臣谁都不服谁。
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
这句话,朱由崧也是听过的。
所以,朱由崧可不信等彻底打跑清人后,蜀王会自请削藩、奉自己为主。
更大可能是还都北京之后便返身江南,彻底的一统神州。
然后史书上还会歌颂他英明神武、文治武功、光复汉人王朝、中兴大明的丰功伟业。
毕竟史书是无情的,只看利弊、不看伦理。
唐太宗李世民弑凶囚父又何如?天可汗!
成祖以藩王身份夺位又如何?现在不也是正统!
虽然自己是成祖首系血脉,较蜀王来说是更具备正统的名分;
但只要蜀王真的能够打跑清人、还都北京,那他回身把自己杀了上位这件事情,史书上也只会微不足道的提一句,丝毫不影响对他的称颂。
而自己就是死了也白死,还会落得个坐守江南、昏聩无能的守成皇帝的骂名。
横竖争不过之下,自己还不如看开点,好好过好自己做皇帝的这些年、把这滋味给尝够了,并且不给蜀王上眼药、下绊子,最后乖乖的禅让。
如此一来,说不定还能得个善终,在青史上也能留下个高风亮节的好名声,不至于被人骂昏君。
经过河南一事,朱由崧悟了。
大彻大悟。
在龙椅上的朱由崧走了之后,朝堂内的泱泱众臣很快也便各自散去。
但众位大臣的神情当中,却有了和以往的随意佛系不一样的神色。
能站在这个朝堂之中参会的,各个都是人精,察言观色、体察入微己经是本能了,朱由崧临走前的那一句、结合之前的说的话、理事的态度,在这些大臣看来,己经透露出了许多的信息。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这皇位,现在的这位皇帝老爷,好像不重视了呢。
有那么一丝得过且过、一切随缘的感觉了。
究其缘由,八成是西边的那位给的压力太大、大到龙椅上的这位,己经率先坐不住、也不想坐了。
皇帝都如此态度,下面的这些人,自然各个都开始了盘算、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就连一贯和西南不对付、视西南为眼中钉的钱谦益,离开时眼中都多了几分思虑和晦涩,之后更有了一丝的决然。
朝会之后,关押在刑部的百余百姓自然获释。
不日,钱谦益在自己的宅第中、以庆贺河套归附的名义宴请亲朋好友,更亲自执笔,写了那副风靡大江南北的对联。
上联是:长车踏破贺兰雪;
下联是:不教胡马度阴山;
横批是:北定中原。
有钱谦益做榜样,庆贺活动掀起了一波新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