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所带来的压力,尤要胜过这片几十年未曾见过的雨云。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战乱一起,不论谁胜谁负,大多数百姓都是遭殃受罪的那个。
所以每当战争来临之时,身处一线的绝大多数人,都巴不得战争早日结束;
只有那些身处于后方隔岸观火、骑墙看戏,甚至是发战争财的人,才会整天喊着今天和这家开战、明天和那家开战,这里该如何如何打、那里该如何如何进攻等等。
和大同的百姓们一样忧心忡忡的,还有信义辅政叔王、满清镶蓝旗旗主、和硕郑亲王、东战区主帅济尔哈朗。
只是济尔哈朗忧心的事情,却要比这些百姓们多多了。
一来,他要忧心大雨将至,驻扎在大同的数万清军如何妥善安置、避雨防水的问题;
二来,他要忧心大雨将至,山阴县、应县以及其它地区的军需补给该如何送过去的问题。
当然,这两点还都是小事,总会想到法子解决 。
如今最让济尔哈朗忧心的,还是正在被西南明军围攻的山阴、应县两地。
右玉县在猝不及防的丢失了之后,三条大同连接朔州的通道己经被西南明军掐断了一条;
若是山阴、应县也丢了,那朔州城就真的孤立无援了。
如此一来,被攻破就将只是时间问题。
早晚而己。
而朔州若是丢失,则西南明军可以首接北上东胜卫(今呼和浩特地区),扫荡富饶的河套地区东部,继而威胁河套地区的中部、西部;
同时大同的西南、西北方向将洞开,防御压力将会空前巨大。
所以要论这大同城中谁最忧心,或许还不好说,但要说谁这时候思虑的最多,那必然非济尔哈朗莫属。
在简单的批阅了妥善安置军营、做好避雨防水工作、冒雨向前线输送粮草军需等这些一般性的军务之后,济尔哈朗很快便打起精神,将全部精力投在了右玉、山阴、应县三处。
绝不能就这么轻易的将这三地让于西南明军占据!
甚至眼前这般胶着的局势自己也无法接受,一定要反攻、夺回丢失的右玉县,同时解山阴、应县之围,重新打通大同链接朔州的通道!
通道在,朔州城里的博和托和岳乐才能有坚守下去的信心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