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之后,朱至澍打算将小学、中学的模式向整个西南推广。
其中小学是义务教育的模式。
毕竟这个时代,哪怕是小中产也不一定顿顿都能吃上干的,要让他们在教育上花钱,怎么看都有点不现实。
而没有这些小中产的孩子加入到教育中,那受教育的将还会只是达官显贵、豪门大户的子女,这就和朱至澍要培养寒门子弟、打破旧有的士人阶层垄断权力、架空皇权的愿景相悖。
所以朱至澍只能施行义务教育。
而又因为有限的财力,朱至澍只能选择在小学施行义务教育、同时将区域暂时限制在各州府。
州府之下的县城和乡镇暂时就没有财力去顾及了。
如今西南坐拥交州、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川蜀、湖南、湖北、陕西,再加上收复了一半的山西,一共是近十个布政使司的庞大疆域,州府数量接近一百五十个。
也就是说,有近一百五十所小学、按照计划近六千学生,需要朱至澍在财政上予以全额支持,这可是笔不小的开支。
西南现在的小学是西年学制,招收8-12岁的小孩,计划每个年纪开设两个各五十人的班,也就是一百人。
教授的内容有拼音识字、传世典籍、帝明数字算数(也就是阿拉伯数字计算)、简易科学常识等等内容。
学成之后别的可能不行,去各地衙门做个基层胥吏却是足够了,这就算是挖了那些仗着会写写画画、便独占了基层权力、阻断了皇权对基层统治能力的积年油吏的基本盘了;
然后还可以做做经商、工匠的学徒,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或者进入军中,会读写的士兵也更受欢迎,尤其是对炮兵等技术兵种来说,这种有知识的兵源,更是战斗力的倍增器。
同时小学和中学的推广,也是在为己经运行了多年的大学体系输送人才。
帝明学院、帝明医学院、帝明军事学院、帝明海军学院等等大学,都需要更多优秀的新鲜血液的加入,才能良性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