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开始了独立小学的第一步探索。
中学也在这一天同步建立。
小学和中学,除了拼音识字、传世典籍、阿拉伯数字算数等基本知识之外,中学还要学习治国施政的故事和道理、以及律法知识。
这个律法目前还是大明律,但朱至澍己经有想法,要制定一本改良版的大明律了。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更不可能有一本法律、两百年后还处处通用。
而治国的道理,当然是朱至澍认为对的道理。
等中学的人毕业,就可以选择考取帝明学院大学部、帝明军事学院、帝明医学院、帝明海军学院这几个高阶学院;
也可以首接申请去政府部门实习任职,从普通的吏员开始做起、积累经验和能力。
当然,这要天花板就会低一些,要想突破天花板,还得考进高阶学院、经历过二次再深造才行。
其中小学招收8-12岁的学生;
而中学现如今没有小学毕业生,那就只能先面向外界招收12-15岁、有一定基础的学生。
两所学校的学制都是三年。
朱至澍计划先只设立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每一期的招生都是300人,学生多从战死沙场的烈士子女中挑选,等这套模式成熟了之后再扩大规模。
小步慢跑嘛。
这种方法之下,最快三年就会有一批全新的、接受了朱至澍的治国施政理念的新生力量进入官场。
加上帝明学院的400人,每一年就是将近700人输送到官场,后续还会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增加人数或者学校,
短期内人数不能说很多,但是积年累月之下也不少了。
而且其中多数人还是真正的寒门出身,想必,对现在被世家大族垄断的权力层,能形成一个不小的冲击。
虽然短期内肯定会因为受到既得利益阶层的排挤、而显得成效有限。
但毕竟是这么多人安插进去了,总会有效果的。
经年累月之下,就好比千里之堤、总有被挖出一个个洞、被渗透的那一天。
到时候这些人上位了,想必底层的百姓,生存状况能好上那么一些了。
眼下也正是推行这些改革措施的好时候。
击败满清、收复陕西之后,朱至澍的声望在西南如日中天、能与其抗衡的人几乎不存在;
同时满清被打痛后,外部的压力也为之一轻,正好是推进改革的大好时机。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敲响武侯小学前的那面铜锣的时候,朱至澍忍不住的脑海中想起了这句名诗。
整个西南在按照朱至澍的规划一步步往前走,可不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