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任。
来自于后世的朱至澍非常清楚,在后世那种资讯极其发达的年代,都隐藏着那么多的黑暗、存在着那么多的官商勾结、贪赃枉法、草菅人命;
那在这个时代,只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可能因为什么圣人教化、民风淳朴就更好。
哪怕按察使司、督察院、锦衣卫三重对内的机制存在,都不可能避免这种情况,毕竟那三个机构也是人在办事,而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
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维持、扩张自己的利益,会不择手段,自己要做的,就是遏制他们过分的手段;
同时拆解一个个过分的既得利益集团,让他们占有的资源,能为更多人所共享,这样才能保证绝大多数人口都能活下去,不会因为既得利益集团的过度剥削而民不聊生,基本面才能稳定。
朱至澍也知道,自己不管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杜绝这些情况。
但他还是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的多做点事情,给这个时代,多带来些光明、多带来些希望。
从延安府走到广元县,这一路以来,朱至澍又拿了三十多名罪犯。
都是官犯。
如果只是民犯,朱至澍就首接交予当地的官员处置了,只有官犯才需要朱至澍亲自出手。
而在这三十多名官犯中,有五六名被囚着,随自己的队伍一同前往成都。
这些都是知县以上级别的官犯。
若是罪犯官小,交予当地的官府处置、留下锦衣卫看着结果就可以;
只有知县级别以上的大官,朱至澍才会亲自带回成都去处理。
知县可不小。
从品级上来说,哪怕是最下等的下县,那也是从七品的文官了,最次都是举人才能担任的。
而且还得是那种祖坟冒了青烟的举人,才有机会被选中、候补为下县的知县。
从权利上来说,那更是一片纵横百里、数百里的地域内、集生杀大权于一体的封疆大吏,权利大的很。
也就是朱至澍励精图治,呕心沥血的在每个县新设了一个督察院衙门,同时还有西监的衙门进驻。
除了这两个固定的衙门外,还有虽然治所在府城,但却常年在各处、代朱至澍的巡弋天下的锦衣卫。
其中,督察院负责每半年审计一次的税收账目、所辖境内的刑事案件、一年一度的官员政绩考核等事宜;
而且督察院和县衙那套班子不是一个体系,而是首属于朱至澍的王府,日后也将会独立于六部之外、首属于内阁。
西监则是负责所辖境内、和西监相关的产业的监管和运作,为西南赚取源源不断的财源;
和督察院一样,也是和县衙不是一个体系的,至于日后会不会归属于户部,朱至澍还在思考。
锦衣卫就更不用说了。
这三个部门,都是朱至澍设置出来监视、限制当地官衙的权利的,以免他们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过于无法无天。
但即使这样,朱至澍每一次外出,都还能逮回一溜值得被带回成都处理的犯官,可见吏治之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