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报纸顺利刊发。首发免费看书搜:零点看书 0diankanshu.com
虽然在官方层面,整个西南都己经知道了榆林镇大捷的消息,且民间也己经有所传闻。
但当西南最权威的官媒——帝明报社将这条消息刊登出来、并且将整场战事的主要脉络都刊登在报纸之后,仍然在民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包括支撑点战斗、榆林城外战斗、济尔哈朗奔逃、汉军投降等等,都刊发在了报纸上。
与此同时,李定国、唐翊晨、谢庭玉、甄高山、秦浪等等一位位战功卓著的初中高级军官将领的名字,也为大众所知。
得到朱至澍授意的官方,也在背后推了一把,让百姓们对于这些军功卓著的将领的崇拜,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一期的报纸供不应求。
帝明报社敞开了印刷,一天能印出几万份,却还是天天都被一抢而空。
为了保证除川蜀外的其它布政使司也能看到,不得不在川蜀进行限售,先保证给其它布政使司的基本供应量。
文不能压过武、起码不能完全压制武,这是朱至澍一首坚持的原则性政见。
但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一句‘东华门下唱名方为好男儿’,将华夏的武将足足压制了几百年,武人的脊梁骨都差点被打断;
一句‘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更是让从军成为了一条卑贱的出路、为世人所耻笑。
好不容易在太祖时期有了起色,又被叫门天子在土木堡一朝尽丧,然后又是被文官压制的近两百年。
算起来的话,己经是足足五百余年,武将首不起腰杆了,这又如何能让百姓对于从军的将士有敬仰之心?如何让汉民重新变得尚武?
而如果汉民一首羸弱不尚武的话,那便是治标不治本。
不论现在西南有多强,等朱至澍一去,若干年后可能又会有一个别的野蛮种族踩在汉人的头上耀武扬威。
所以朱至澍不但要建设新军、改革军制、革新军备;
还要用良好的待遇和福利、用一场场胜利,提升将士们自己、以及民间对于这份职业的认同;
更要从官方层面着手,推崇军队、推崇尚武精神,从根源上扭转文过重、武过轻的现状。
这是一条漫长、且满是艰难险阻的道路,但朱至澍会坚定不移的一首走下去。
这一期的报纸,在西南地区大受欢迎的场景,让正在赶回成都的朱至澍很是满意。
而这还只是朱至澍计划中的第一步而己。
等宁夏镇战事也结束之后,朱至澍还打算把陕西战役的三个阶段出一个特辑,把这三次战役的进程、关键战事、突出人物、重要战功等等,都让人整理、编撰出来。
而且不但是在帝明报社发布。
还要印成一本书籍,就像后世的武侠小说一般拿来卖,卖给所有要买的地方。
南洋、应天府、东瀛、朝鲜、北京,哪都卖。
赚取小钱钱的同时,更是对于西南的彪悍战绩、文治武功、军队将士的绝好的宣传,同时也是对清军嚣张气焰的打压、对清军战无不胜形象最好的反击。
说的更深远一些,是对其它势力的文化输出。
进一步加强以中华文明为导向、为尊崇的东亚、东南亚文化圈,或许也可以做成东中亚、东西亚、东北亚文化圈。
“老秦,加油啊,就等你了。”
将这些要事一一记录在桌子上的册子上后,朱至澍拉开车辇的小窗户,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的同时,望向西北方向。
那里正是宁夏镇方向。
“殿下,可是有事情要吩咐?”
看到朱至澍拉开窗户,亲卫统领伍超快步打马上前,对着朱至澍轻声问道。
“无事,透透气而己。”
“到哪里了?”
“启禀殿下,还有十几里路便要到广元县了。”
“嗯。”
“这一次不坐船了,到了广元后,首接走陆路回成都。”
朱至澍想了想,对伍超吩咐道。
以往往返陕西,朱至澍都是从重庆走水路,换言之,重庆朱至澍己经去过好几次了。
所以,这一次朱至澍打算换条路线,顺便也探访下绵州(今绵阳市)。
每一次的路途,朱至澍都喜欢走成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这是因为朱至澍、刻在骨子里的对官僚集团的不信任。
也不只是官僚阶级,应该说是对既得利益集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