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潞川还得养活几万张嘴!
换谁谁不发慌?
可偏偏李北玄还在这会儿揶揄他,张口诸葛亮闭口北伐的……
赢高治憋了好半天,最后低声咕哝了一句:“……你以前没这么冲的。”
“我以前也没这么饿过。”
李北玄瞥了他一眼,捏着自己的肚子,一副快被掏空的样子,“一想到再过几天就没饭吃,我就焦虑,我就痛苦,我就崩溃你知道吗?!”
“……”
赢高治一噎,无言以对。
沉默了半晌,他才有些艰难地开口道:“那……真没办法了吗?”
李北玄没有立刻回答。
他只是微微低头,站在风雪未化的台阶上,望着前方那片灯火未明、民舍低矮的潞川县城,静静地想了一会儿。
片刻后,他低声说道:“不是没办法。”
“但得赌。”
“赌?”赢高治下意识问,“赌什么?”
李北玄缓缓转头,看了他一眼,声音轻得几乎被风吹散:“赌这潞川,还有几户藏粮的富户没死绝。”
赢高治一愣,随即明白了他的意思。
李北玄是要向潞川的富户借粮,或者说,摊派。
这在常理中并不罕见。
朝廷在赈灾时,若遇地方库存告罄,的确可以临时向本地大户、地主、富商摊派粮食,称为“募粟”、“借仓”或“义仓义借”。
但这东西,说到底也只是“借”。
朝廷不能强取豪夺,尤其是京中钦差,在地方征粮,若无上谕或兵部调拨文书,是很难名正言顺地施行的。
更何况现在这潞川县,早就被灾民啃得骨头都不剩。
这场雪下来,穷人死、富人藏,整个县里但凡还有点底子的,不是跑路就是闭门谢客,躲着这一波天灾、朝廷、百姓的三重麻烦。
李北玄要找他们借粮,难如登天。
可除此之外,还真没有更稳妥的法子了。
“李兄说得对,本王马上下令,在全城范围进行搜捕,务必不放过一个富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