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然明白柳相说的在理,可就这么忍气吞声……实在憋屈啊!
这时,随侍在侧的周砚突然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陛下,臣有一计……”
姜蕤眼前一亮,她怎么忘了这个智囊:“爱卿快讲!”
周砚道:“臣建议即刻命工部日夜赶制三百张新式连弩,弩身上都刻上‘永昌二年制’的字样,随使臣押送至边城。”
他眼中精光闪烁,“再精选三百神射手,当着戎国使团的面演练一番。”
“妙啊!”穆老侯爷忍不住击掌,“如此虚虚实实,让那群戎国蛮子摸不清我大姜军备底蕴,定能一举震慑他们!”
“老侯爷谬赞!”
周砚对着穆柏轩拱手一礼,继续道:“而后让使臣传话,就说陛下念在两国邦交,特许他们先入京,后补递国书。”
“如此既显我天朝大度,又扬我国威,岂不两全?”
“好一个两全之计,就这么办了!”姜蕤转向工部尚书左禅,“左爱卿,三日之内能赶制多少连弩?”
“回陛下,”左禅出列奏道,“若调动所有工匠,三日可出两百张。”
姜蕤凤目一凛,斩钉截铁道:“不够!”
“传朕口谕:明工科所有新科士子即刻前往工部协助连弩制作,三日之内,朕要见到三百张新式连弩整装待发!”
既然说到这儿了,那就顺势将对各科士子的安排一并说了吧!
“再传第二道口谕:新科士子皆以主事之位入六部观政一年。一年后根据职级考核另行安排官职。”
“明法科入刑部,协助修订律例;明算科入户部,核算天下钱粮;明经科入礼部,筹备外宾接待;进士科分入吏部、兵部,前者参与官员考绩,后者整理边关军报。”
“至于明医科,朕给他们两个选择——想悬壶济世的,就去太医院跟着太医们精进医术;若是对验尸之道感兴趣,也可入刑部,随着仵作学验尸!”
“陛、陛下!”礼部尚书赵让惊得胡子都翘了起来,“这……这不妥吧?”
“有何不妥?”姜蕤挑眉,“医者仁心,活人要救,死人的冤屈更要洗刷!”
见赵让还要争辩,她干脆一摆手:“再说了,朕又没拿刀架在他们脖子上,爱卿管得是不是太宽了?”
赵让被怼得哑口无言,只得悻悻退下,心中暗想:老夫倒要看看,有哪个傻子会放着太医不当,去跟死人打交道!到时候无人应选,看陛下如何收场!
见无人再有异议,此事便就此定下。
姜蕤倒是不以为意,在她看来这不过是个尝试性的提议,万一真有人愿意呢?
现代做法医的也不少啊……还得给仵作提提品级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