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大朝,姜蕤端坐龙椅,待百官奏事毕,程烈突然出列,声若洪钟:
“臣启陛下,家妹静怡外出游历,偶于山野间觅得异稻。~x/w+b!b′o¢o?k_..c/o`m,经城南祖田试种,收成颇丰。臣不敢专美,特此进献,恭请陛下御览。”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道明稻种来历,又言明己经过验证。
殿中文武百官闻言,顿时议论纷纷。
“准!”姜蕤轻抬玉手,“宣程静怡入殿觐见。”
只见一位身着朱红色的交领右衽襦,搭配深紫色的七幅罗裙的少女手捧鎏金木匣款款而入。
她行至丹墀前,盈盈下拜:
“臣女程静怡,拜见陛下。此稻耐旱抗虫,生长期仅需两月,今岁试种亩产......”
她略作停顿,朱唇轻启,“二十石。”
话音刚落,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二十石?!”户部尚书周硕惊得踉跄后退,“这……这怎么可能!”
“荒谬!”工部侍郎厉声喝道,“寻常稻种亩产不过西五石,便是苕溪良田也不过七八石,哪来的二十石!”
“且生长期仅两月……”一位南方来的刺史喃喃自语,“这……这不合农时啊……”
程静怡从容不迫地从木匣中取出几束饱满金黄的稻穗,在殿中徐徐展示:
“诸位大人若存疑,尽可亲自查验。?*天/禧|\小·=说§@网$ ,;追-\最?新%章?-节§#3城南试种田的收成记录、田亩文书一应俱全。”
朝堂之上,崔党众人面色最为精彩。
他们面面相觑,心中懊悔不己——当初奉崔相之命派人去探查的那些试验田,没想到竟然藏着如此神物!
早知今日,当初就该……
崔渊冷眼立于朝堂之上,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
什么“外出游历偶得”,程家妹子被他下毒卧床多年,连房门都鲜少踏出,哪来的游历?
这所谓“异稻”,十成十是出自龙椅之上那位的手笔。
想到天子手中层出不穷的“神物”——能让他当街出丑的奇药、延年益寿的灵米、如今这逆天的稻种……更遑论那些打破陈规的治国新策。
崔渊只觉得失去了所有力气和手段,这位年轻帝王的能力,己然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朝堂博弈数十载积累的经验,在这等超乎常理的手段面前,竟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如今就连自己的性命都捏在别人手中,他又能如何?但——
他眼底闪过一丝阴鸷的暗芒。
若天子真要赶尽杀绝,那他拼着玉石俱焚,也定要叫这九五之尊付出代价!
“陛下明鉴,”崔渊突然出列,声音平静得可怕,“此等天赐祥瑞,理当立即颁行天下,广植各州。:幻~.¤想>-姬?* ??D免??费¥??阅o?读?a”
他话音未落,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崔相所言极是!”一个老御史激动地胡子首颤,“若此稻真能亩产二十石,我大姜百姓从此再无饥馑之忧啊!”
“天佑大姜!”兵部尚书高声赞叹,“陛下得此仙稻,实乃万民之福!”
一时间,满朝文武争先恐后地歌功颂德,竟无一人提出异议。
这些在官场沉浮多年的老狐狸们,心中各自打着算盘。
这稻种不仅关系着黎民百姓的温饱,更意味着推广过程中巨大的政绩与油水——
试想掌管良种分配、督导各州农事,其中有多少可供运作的余地?
“既然诸卿毫无异议,”姜蕤轻抚龙案,“朕便任命程静怡为劝农使,位同正三品,专司督导农耕、推广良种、教授农技之职。”
话音刚落,方才还一片祥和的朝堂顿时炸开了锅。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礼部尚书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女子岂可位列朝堂?这……这有违祖制啊!”
“臣附议!”工部侍郎急忙出列,“推广农事乃国之要务,岂能交由一介女流?朝中能臣干吏众多,陛下三思啊!”
几位老臣更是激动得胡子首颤,就差没以头抢地了。
崔渊冷眼旁观着这场闹剧,心中冷笑。
方才天子话一出口,他就料到会有这一出——这些平日里道貌岸然的大臣们,怎会甘心让到嘴的肥肉飞了?
不过……他眼角余光瞥向龙椅上的姜蕤,这位陛下,怕是不会轻易让步。
正想着,崔渊忽然察觉到一道锐利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