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翠微居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新翠微居小说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255集:国际舆论的压力

第255集:国际舆论的压力

,完全被重庆政府和延安的宣传欺骗了!"

但欺骗与否,早已不是重点。真正让日本内阁焦虑的是,国际舆论的谴责正在转化为实际的外交压力。美国宣布将对日禁运范围扩大至精密仪器和化工原料;英国关闭了日本在英属殖民地的所有贸易办事处;苏联则在中苏边境增兵,名义上是"防范轴心国动向",实则对日本形成威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让日伪政权难堪的是,他们精心包装的"大东亚共荣圈"谎言在铁证面前不堪一击。?晓*税~C·M,S_ ·追^嶵·歆/漳′节~伪满洲国、汪伪政权的"合法性"本就建立在日本的军事刺刀上,如今国际社会将其户籍统制与纳粹暴行并列,等于在全球范围内宣判了这个傀儡政权的道德死刑。

南京,伪国民政府的会议室里,汪精卫脸色灰败地看着日本顾问送来的"舆情分析"。报告显示,欧美国家的民众对中国沦陷区的同情指数飙升,而对日本的厌恶度达到历史峰值。更让他心惊的是,连日本国内的部分开明知识分子也开始在私下议论:"户籍统制太过火了,这不是统治,是自取灭亡。"

"阁下,"日本顾问板着面孔,"国际舆论的压力必须设法消解。但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快'治安强化',让那些散布'谣言'的抗日分子闭嘴。"

汪精卫颤抖着拿起钢笔,却迟迟无法在文件上签字。他知道,所谓的"加快治安强化",意味着更多的逮捕、屠杀和焚村,而这只会让国际社会的谴责更加猛烈。日伪政权就像一艘驶入风暴眼的破船,一边是国际舆论的惊涛骇浪,一边是沦陷区遍地燃起的反抗之火。

第四章 缝隙中的火光

国际舆论的重压,像一块巨石压在日伪政权的脖子上,却也为抗日力量撕开了一道宝贵的缝隙

很快,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利用国际舆论开展反户籍统制斗争的指示》。指示明确指出:"应将日伪户籍暴政的真相,通过一切可能的渠道传递给国际社会,使其与反法西斯同盟的舆论攻势形成呼应;同时,应在沦陷区加大宣传,让民众知道,他们的抗争不是孤立的,全世界都在注视着这片土地。"

上海,法租界一家不起眼的咖啡馆里,地下党员陈默正在与一位外国记者接头。他将一个用油布包好的铁盒推到对方面前:"这里面是日伪在浦东登记处暴行的照片,还有受害者的证词。请务必让世界看到。"

外国记者小心翼翼地打开铁盒,里面的黑白照片记录着触目惊心的场景:被刺刀挑破肚子的孕妇、倒在登记处门口的老人、被捆绑着抽血的儿童......记者的手忍不住颤抖起来:"我会把这些送到纽约,让所有人都知道,这里正在发生什么。"

与此同时,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敌后武工队也抓住了战机。由于日伪政权急于向国际社会"自证清白",不得不收敛部分公开暴行,这使得沦陷区的白色恐怖出现了短暂的松动。武工队趁机扩大活动范围,在华北、华中多地发动"破袭户籍制度"的行动。

在河北保定,一支武工队趁着夜色突袭了日伪的县级户籍管理中心。他们没有开枪,而是用匕首解决了岗哨,将档案室里的户籍资料分门别类,重要的情报用油印机复制,其余的则浇上煤油付之一炬。撤离前,他们在墙上用石灰水写下标语:"日伪户籍簿,字字都是血!"

在江苏扬州,地下党组织发动了一场巧妙的"信息战"。他们伪造了大量日伪"新户籍制度将没收全部私有财产"的谣言,通过街头巷尾的"闲聊"、茶馆的说书人、甚至给伪保长的匿名信扩散出去。恐慌迅速在民众中蔓延,原本被迫配合登记的人纷纷躲进乡下,日伪的登记工作陷入瘫痪。

第五章 双重压力下的博弈

日伪政权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国际舆论的谴责如潮水般涌来,迫使他们不得不做出"改良"姿态;另一方面,抗日力量的反击日益激烈,让他们无法真正放松管控。

东京方面下令,要求伪政权"简化登记流程,杜绝暴力行为",并指示汪伪政府召开"记者招待会",邀请外国记者参观"模范登记处"。然而,这些表演很快就穿帮了——有外国记者趁陪同人员不备,偷偷拍下了登记处后院堆积的尸体,以及地下室里正在进行的刑讯。

更让日伪难堪的是,国际红十字会顶住压力,强行向部分沦陷区派出了观察员。虽然观察范围被严格限制,但观察员还是通过蛛丝马迹发现了真相:所谓的"模范登记处",不过是将暴力行为转移到了隐蔽场所;保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