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_i!.!o·r-g·
“今日,本将军便替天行道!”
他命人宣读赵家罪状,每念一条,台下便响起一阵怒骂。
赵老爷面如死灰,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黄宁抽出佩刀,寒光一闪:“请大哥下令!”
黄巢缓缓起身,目光扫过台下百姓。
“斩!”
刀光落下,鲜血溅上高台。
百姓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黄将军英明!”
“苍天有眼啊!”
黄巢抬手示意亲兵:“把赵家粮仓打开,分给百姓!”
这一举动彻底点燃了全城的热情。
当晚,曹州城内灯火通明,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帮助义军。
黄宁巡视回来,满脸喜色:“大哥,现在招兵容易多了!”
黄巢微微一笑:“得民心者得天下。”
正说着,亲兵又来禀报:“李府派人送来厚礼,求见将军。”
黄宁嗤笑一声:“现在知道怕了?”
黄巢把玩着茶碗,淡淡道:“让他进来。”
李府管家战战兢兢地走进来,扑通跪下。
“将军开恩啊!我家老爷愿献上全部家产……”
黄巢打断他:“全部家产?包括强占的田地吗?”
管家额头冒汗,支支吾吾不敢应答。
黄宁一脚踹翻他:“滚回去告诉你家主子,明日午时,自己来衙门请罪!”
管家连滚带爬地逃了出去。
第二日,李老爷果然带着地契来了。
他跪在衙门前,痛哭流涕:“将军饶命啊!”
黄巢看都没看他一眼,对黄宁吩咐:“按罪论处。”
不到三日,曹州七大豪绅倒了五家。
剩下两家闻风丧胆,主动开仓放粮。
城郊的贫民第一次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王五带着石匠们连夜为黄巢刻了一座功德碑。
“将军,这碑立在城门口可好?”
黄巢摇头笑道:“不必了,把这些石头拿去修城墙吧。”
王五看着黄巢,眼中满是敬佩:“将军高义!”
他立刻招呼石匠兄弟们:“走!把石头运去西城墙!”
他转身走下城楼:“随我去看看分田的乡亲。”
城郊新分的田地上,人们正埋头耕作,脸上带着久违的希望。
一位老农扶着犁,看见黄巢走来,激动地要下跪。
黄巢快步上前扶住:“老丈不必多礼,地还够种吗?”
老农连连点头:“够!够!将军分的地,肥着呢!”
旁边一个妇人插话:“就是离河远了点,浇水费劲。”
黄巢记在心里:“知道了,此事我来想办法。”
他沿着田埂走,仔细察看土壤和庄稼的长势。
黄宁跟在后面,有些不解:“大哥,这些琐事……”
黄巢停下脚步,抓起一把土:“民以食为天,这是最大的事。”
他指着远处荒芜的坡地:“那些地,为何无人开垦?”
一个胆大的后生回答:“将军,那是无主荒地,缺水又薄,费力不讨好。”
黄巢沉吟片刻:“传令下去,开垦荒地者,三年免赋,地归己有!”
消息像春风般传开,荒地上很快出现了垦殖的人群。
王五带着石匠们修好了城墙薄弱处,又领了新任务。
黄巢指着地图:“曹州地势,西高东低,易旱易涝。”
他画了一条线:“在这里,修一条引水渠,连通旧河道。”
王五挠头:“将军,这工程不小啊。”
黄巢笑道:“发动乡亲,以工代赈,管饭,还给工钱!”
整个曹州都动了起来,挖渠的号子声此起彼伏。
黄巢每日必到渠边,有时甚至拿起铁锹挖几下。
百姓们干劲更足了:“将军都和咱们一起干呢!”
引水渠初具规模,清澈的河水汩汩流入干渴的田地。
黄宁看着水流,由衷感叹:“大哥,这比打十场胜仗还得人心。”
黄巢望着欢笑的农人:“得人心者,方能长久。”
他找来城里留下的老账房和读书人。
“重新丈量田亩,登记造册,务必公平。”
“建立义仓,丰年储粮,灾年赈济,防备饥荒。”
衙署里日夜忙碌,新的田册和粮仓制度逐渐成形。
黄巢亲自审阅每一份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