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启明眉头紧皱,家中平日里开销紧巴巴的,茶叶这东西又贵,再加上也无人来拜访他这个小小的员外郎,所以根本没买过茶叶。
现在去买显然来不及了,万启明眼珠一转,从灶房顶上拽下一把茅草来,塞进茶壶中,倒入开水,水色顿显明黄之色。
“老爷您这?”福伯都吓傻了,丰邑侯是什么身份,就给他喝茅草泡水?
“无妨。”万启明神色一正:“丰邑侯什么好茶没喝过,这等返璞归真之茶正好。”
这么不要脸的话从万启明的嘴里说出来,正经无比。
但恰巧就被出来找茅房的胖西听了去,胖西眼睛瞪得溜圆,暗骂万启明这货比他家少爷还要不要脸。
胖西尿也不撒了,转身就回了客厅,将万启明的骚操作告知了姜远。
姜远摸了摸下巴,也有些发呆,随后笑道:“这万启明倒是懂得变通,还有点虚荣,这反倒好了。”
不多时,万启明提着茶壶回来了,先给姜远倒上一杯,然后给自己的茶杯也倒上。
“侯爷,这是下官老家特产的茶叶,名为茅尖,您且品品。”万启明恭敬的招呼姜远用茶。
“见鬼的茅尖,这货还挺能编!”姜远心中暗骂一声,既不戳破,也不喝那茶,反而从怀里拿出几张图纸来。
“万兄,我这有一些图纸,你且看看。”姜远将手中的图纸递了过去。
万启明连忙接过,目光顿时被吸了进去。
只见这叠图纸上画着一个巨大的西方形,其内部结构为环状形隧道,隧道之上开有多处门洞。
“侯爷,您这…是一口窑?”
不愧是工部员外郎,一眼便看出此物乃是一口窑,从图上标注的尺寸来看,这口窑十分巨大。
“万兄好眼力,这的确是一座窑。”姜远笑道。
“侯爷此窑要烧何物?”万启明疑惑的问道。
“红砖!”
“红砖?!”万启明疑惑更深。
大周的砖石烧制出来皆为青色,红砖虽也有人烧,但结实度却是远远不及青砖的。
所以富户官家用砖都是采用青砖,而非红砖,却是不知这丰邑侯为何要烧红砖。
姜远笑道:“我今日前来,实是让万兄帮忙来了。”
“侯爷请说,不知下官有何处可以帮忙。”万启明问道。
姜远正色道:“我了解过,大周的制砖之法,不但繁琐,且产量低下。
而我此窑烧制出来的红砖,结实度虽比青砖差上些许,但胜在产量大,工序极简,时间短,只需三至七日便可,而且不用停窑,可连续烧制。这红砖,不但可以用来建房,也可修缮水利。”
万启明眼睛一亮,忙道:“侯爷,请细说。”
万启明心动了,作为工部官员,他自然是了解砖窑的。
大周烧砖的窑形似一个大坟包,又称馒头窑,每烧一窑砖,从起火到出砖所需时日半月到一月不等。
若这图纸上所画之窑,能将时间缩至七日,且能连续烧制,若为真,堪称神迹。
“望侯爷教我!”万启明连忙起身向姜远行礼,身体竟微微颤抖。
万启明曾亲手拆解过姜远所制的水跃汲水器,当时看着那些简单至极的铁管,却在简单的组装之下,发挥出神之奇能,令万启明惊讶不己。
又听闻那兴州的府尹说姜远对格物之道知之甚深,万启明对姜远这个人甚是好奇。
如今姜远又画了一口窑来,言说能七日出砖,且连续不断的烧制,万启明当场便信了七八分。
更重要的是,懂格物之人,大多都会算计,若姜远所言为真,就算这烧出来的红砖不如青砖,以三至七天一窑的速度,那也是源源不断的财富。
姜远也不傻,道:“细说就不必了,今日这图纸也未曾画得详细。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如若你肯帮我,自有你的好处。”
万启明眼神一黯,再次细看手中图纸,道:“侯爷精通格物,下官钦佩之至,但不知如何帮侯爷。”
姜远道:“万兄,明人不说暗话。我手上无精通土木的工匠,需要万兄帮我。”
大周的工匠其实挺多,私人工匠也是有的,但识字的却是甚少,靠的全是祖传手艺,一代代传承。
而姜远需要能看懂图纸的工匠,他没那么多时间去守着工地指挥。
且还要建造水泥窑、玻璃窑,就凭姜远一人,劈成几半来使,也是忙不过来的。
能识字会看图的工匠哪儿多?那自然是官营工匠,所以姜远不得不来找万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