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饷、功劳奖励、缴获分成,还有伤亡抚恤的发放,一首是稳定军心最重要的手段。?萝?拉¢暁,说` -首`发!起初,这些事务都由陈东亲自负责,他一一手写清单,亲自点名发放,士兵们看着他亲手递过来的钱粮,心里踏实,觉得这支部队有盼头,也有主心骨。
可随着部队规模迅速扩大,从几百人变成几千人,再到如今的几万人,再由他一人亲力亲为己不可能。于是他将这项任务交给各组政委,以为同是出身贫苦的干部,能理解士兵的不易,也更能体恤他们的血汗付出。
然而现实很快打了脸。那些政委不少原本就是乡野出身,识字不多,更别说管理账目。一开始只是错算多发,后来渐渐有人开始动起歪心思,有的克扣军饷,有的私吞缴获分成,更有甚者,连阵亡将士家属的抚恤金都敢截留一部分。?微~趣~暁.说- +追′醉*欣`蟑?节?士兵们的怨气悄然滋生,私下议论纷纷,甚至有人开始怀疑这支队伍是否真的与他们一条心。
一场风暴在军中掀起。陈东当场下令成立财务部,从各营挑选识字、清廉、有信誉的青年组成专员小组,首接隶属于总指挥之下,绕过政委体系,专责军饷、奖赏、抚恤等资金发放。同时,他命人将工资制度、奖励标准、抚恤条例全部公示张贴,每个士兵都能清楚知道,自己该拿多少,何时发放,若有不符,可立即向新设的廉政公署举报。
此举震动全军。有人暗地里骂他是“信不过自家兄弟”,也有人拍手称快,说这才是真正的公平公正。?优+品/小^说-王¢ ·最¢鑫-璋~踕·哽?鑫.快¢而最让士兵们安心的是,以往那种“上面说给多少就多少”的模糊感消失了,现在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得多少,连文盲也能看懂那张大红榜。
从此之后,军队风气逐渐好转,士气也稳步回升。虽然仍有个别贪腐现象冒出,但一经查实便严惩不贷,震慑效果立竿见影。士兵们重拾信任,愿意冲锋陷阵,因为他们知道,身后有一支真正为他们着想的后勤保障体系,有一套不会偏袒任何人的制度。
城东的军饷问题刚理出点头绪,陈东便陷入了更深一层的思考。他想到,既然军队的俸禄都出了问题,那其他方面呢?官员的俸禄、工坊的工资,会不会也藏着贪污腐化的影子?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像一根刺扎在心头,拔不出来。
他不是神,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但也不能坐视不管。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管,就如同脱缰的野马,迟早会踩碎原本的秩序。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中逐渐成型——设立考核办。
这不是个虚职机构,而是实打实的监督机关。职责明确:审查官员政绩、核查俸禄发放、巡视工坊运转,确保每一两银子都花得其所,每一个人都能安心做事。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这是他在会议上说的第一句话,也是唯一一句情绪外露的话。
财政部被重新整编,所有俸禄与工资统一由其发放,账目透明,层层上报,杜绝了中间克扣的可能性。
而工坊那边,陈东则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成立工会。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制度,许多老臣听闻后眉头紧锁,认为此举会让工人心生傲气,难以管束。
但陈东不这么看。他知道那些工人每日劳作十几个时辰,却常常拿不到应得的报酬。他们不是不懂规矩,只是没人给他们讲道理的机会。
工会成立后,工人们第一次有了发声的渠道,有人代表他们说话,有人替他们争取权益。虽然初期难免有些混乱,但整体局势却在悄然发生变化——效率提高了,抱怨减少了,甚至还有工匠主动提出改进工艺的建议。
这一切,都被陈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知道,这些措施不过是开始。真正的改革从来都不是一纸命令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无数人的努力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