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陈东带着救活军开始了反攻。^衫.疤/墈^书^旺, ¢蕪*错~内_容^春寒料峭,大地仍被一层薄霜覆盖,可百姓心中的怒火己经烧得滚烫。最先发动的是浔州附近的州府,那些曾被清廷强征重税、压榨得几乎喘不过气来的农民,在饥寒交迫中早己对旧秩序恨之入骨。而陈东的队伍,早在年前就派人潜入各州,联络乡老,组织民兵,宣传“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那声音像春风一样吹进了穷苦人的耳朵里,点燃了他们心中压抑己久的希望。
当救活军正式进入旁边州府之地时,天还没亮。村落前聚集了一群人,有人披着补丁摞补丁的棉袄,有人赤脚站在泥泞里,眼神却比刀子还亮。-k/u`n.l,u^n.o*i*l,s\.¨c·o+m·陈东站在高处,看着这些人,心里一阵酸楚又一阵激昂。他没有多说什么,只问了一句:“你们想不想翻身?”话音未落,人群中爆发出一声声呐喊,像是压抑多年的雷终于炸开。
接下来的日子里,救活军一边收编村民组成民兵队,一边清理地主恶霸,将粮食和土地重新分配。为了防备清军反扑,他们在村与村之间挖起了地道,连接起一个个据点,形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这些地道不仅是藏身之所,更是传递消息、调度兵力的秘密通道,还是物资的存放地。-如`文!网· ~最/薪′蟑?結,哽·歆/哙/
随着声势越来越大,救活军开始向县城进发。由于早有内应接应,加上清军士气低落、人心涣散,许多城门几乎是不战而开。陈东带着队伍进城时,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街道上空无一人,只有风吹动着残破的布幡。他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心头却沉重如铁——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府城是下一个目标。这里驻扎着清军的主力,城墙高厚,防守森严。但救活军己非昔日乌合之众,他们有了经验,有了组织,更有了信仰。在夜色掩护下,队伍悄悄包围了城池,一部分从地道潜入,一部分正面佯攻。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血染红了护城河,尸体堆满了城门口。最终,城头降下了象征清朝统治的黄龙旗,一面红底黑字的“救活军”大旗缓缓升起,迎风飘扬。
陈东攻下一座州城后,没有片刻停留,便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座城池。他的队伍如烈焰般席卷而来,所到之处,清廷官署焚毁殆尽,旧日贪官污吏被清算,地主豪绅亦难逃其势。 广西巡抚听闻州城接连失守,震怒之余急忙点齐两万兵马,誓要剿灭陈东。然而他低估了陈东的谋略与地形之利。在进入桂南途中,巡抚的军队接连遭遇伏击——一次是在狭窄山道,另一次则是在夜间渡河时被突袭。两次交锋,损失惨重,士气大挫,最终只得灰头土脸地退回省城,不敢再轻举妄动。
而在千里之外的紫禁城,嘉庆皇帝正坐于乾清宫内,案前堆积如山的奏报令他眉头紧锁。白莲教尚未平定,南方又冒出一个陈东,声势竟有愈演愈烈之势。他强压心头怒火,连夜召见兵部尚书,下令从围剿白莲教的军队中抽调精锐,同时调动湖广、云南、贵州等地驻军,共计约二十万人马,浩浩荡荡开赴广西。 只是这二十万大军尚在集结之中,行军千里非一日之功。加之南方雨季将至,山路泥泞,粮草补给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