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别说,刘怡的防备心真的没有多强,几乎是苏沫问什么她答什么。
刘怡是随军家属,这次带儿子回柏城是探亲也是探病。
刘怡的母亲得了很重的病,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家里人这才急匆匆通知刘怡回家。
也因为通知的太急,刘怡的丈夫就算是有心陪着回家探亲都请不到假。
刘怡语气里虽然有遗憾,却没有责怪的意思,她知道军人的性质就是这般,顾得了大家顾不了小家。
苏沫因为是出差,所以对柏城表现出了好奇,询问刘怡柏城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
这问题对打小在柏城长大的刘怡来说不是什么难题。
说起好玩的地方,那自然是爬山了,山上风景好,空气好,登高望远简直就是享受。
至于柏城的公园,那倒是没什么逛头,可以说全国的公园都一样,没啥新意。
除了公园就是一些名人故居,古老的建筑,只是吧,这两项目前,唉,刘怡叹息。
苏沫深有所感的笑笑,确实古老建筑也被破坏的严重,这是时代的悲哀,两人都无力阻止。
而且这种话题还不能多谈,苏沫与刘怡都有意识的避开了这个问题。?_§如°<:文\网& £!首-?§发t+±
说起柏城的吃食,那可真不少,刘怡说的自己口水差点流出来。
星星是个孩子,可没那么强的控制力,那是真的流着口水听两人聊吃的。
馋的星星一个劲的说回到家一定要吃,一定要大吃特吃,把那些好吃的都吃个遍。
苏沫看着吃货属性拉满的星星,忍不住逗他。
三人有说有笑相处融洽,这时火车停了下来,这一站上的人不少。
苏沫看着大包小包上车的年轻人,很快明白这是遇到知青下乡的队伍了。
一帮年轻人挥泪与家人告别,场面挺感人的。
刘怡也在打量这帮年轻人,神色复杂的说道:“都是一帮没吃过苦的孩子,唉!”
那一声叹息透出不少信息,苏沫凑上前小声问:“你家里也有人下乡吗?”
刘怡点头,指指自己,“我就是下乡时与丈夫认识的。”
说起当知青的那段日子,刘怡心里苦啊,从没干过活的她手都磨破了,干的还不够赔的。
她下乡的大队管理很严,损坏了秧苗一棵一分钱,听着不多,可是架不住知青手笨啊。
刘怡红着脸说自己第一天上工赔了三毛钱,直接在大队出名。
倒不是刘怡故意使坏,实在是真的分不清哪是草,哪是庄稼。
对一个从来没干过活的人来说,草与庄稼其实长的都一样!
苏沫听着刘怡笑中带泪的讲述,知道那段日子刘怡过的很苦,可是苦过之后就剩下美好的回忆。
比如刘怡在自己累的哭肿双眼时遇到了回家探亲的丈夫。
丈夫还是第一次遇到干农活累到差点哭瞎的人,只觉得这姑娘挺有趣的。
有了兴趣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