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能多撑月余。”
“最终仍难逃魏军破城命运。”
曹丕缓过神来,长叹一声。
“襄平若失,曹晚必挥师北进,直逼我地,可叹。”
高伯固摇头叹息,忧虑满面。
“此地多为险峻山城,远胜辽东。”
“曹晚即便取胜,也定疲惫不堪。”
“届时若敢来犯,只需坚壁清野,扰其粮道,他即便本领再高,又能奈我何!”
曹丕从容劝慰。
高伯固眉间愁云渐散。
沉思片刻。
高伯固猛然拍案,喜形于色地道:“你说得对,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在此滞留?传令,全军立即班师回朝!”
襄平,魏国军营。
曹晚得知高伯固撤军后,不禁莞尔一笑。
高伯固终于撤退了,这表明他放弃了襄平,也放弃了公孙度。
“他难道忘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吗?竟舍弃公孙度不管。”庞统感叹道。
曹晚冷笑一声:“高伯固不过是认为他的山城坚固,即便没有公孙度也能自保,这才选择退兵。”
!“殿下所言极是。”
“高伯固撤军,是为了观望襄平无望救援,待我军攻打其他目标时,派遣轻骑兵骚扰我方粮道。”庞统点明了高伯固的意图。
“那都是将来的事了。”曹晚回应道,“眼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夺取襄平。”
庞统建议说:“公孙度坚守襄平,因为他相信高伯固一定会来救援。一旦他知道高伯固抛弃自己,定会士气低落。”
“说得太对了,就制造一个机会,让他们知道高伯固北撤的消息。”曹晚下令拆毁北面的土墙,开辟了一条通道。
此举意在让高伯固撤往丸都的消息传至襄平,从而瓦解燕军的士气。
随后,曹晚布下埋伏,若公孙度试图逃跑,则将其围歼。
土墙拆除后,城头的燕军终于松了一口气,看到了一丝生机。
城墙上。
公孙度目睹魏军从北面撤围,内心既兴奋又充满疑惑。
“曹贼突然撤去北围,又在玩什么花招?”公孙度询问众臣。
众人皆是一脸茫然。
“陆伯言,你怎么看?”公孙度将目光投向唯一的智囊。
陆逊拱手道:“臣以为,曹晚是因为久攻襄平不下,才留下一条生路,促使我们放弃城池突围。”
多数将领点头同意这种看法。
魏军猛晚攻击未能攻克襄平,因此给一条出路希望燕军突围,以便顺利拿下襄平,也是合乎常理的。
于是众将纷纷劝说公孙度抓住时机突围。
“本王绝不会放弃襄平!”公孙度严厉拒绝了所有提议。
诸将默然。
“即便父王执意固守襄平,也该遣人向高伯固求援才是,否则一味坚守,襄平终将陷落。”
公孙恭进谏。
公孙度陷入沉思。
即便以百姓充作军粮,终究有耗尽之日。
届时粮尽军心溃散,襄平仍会不攻自破。
死守的价值在于存一线生机,若无希望,坚守又有何意义?
许久后,公孙度轻点下颌,“恭儿所言甚是,谁愿前往高伯固处求援?”
“臣愿出城。”陆逊率先请缨。
众将亦纷纷慷慨陈词,愿往求援。
公孙度眉心愈锁愈深。
他深知这些人的意图,求援不过借口,实则意在借机逃离襄平。
“胆小怕死,皆欲弃我而去么!”
公孙度心中暗斥。
目光却落在儿子身上。
他问:“恭儿,此重任便交于你。”
公孙恭无奈领命。
陆逊等人暗自叹息。
公孙度显然对他们缺乏信任,才令自己儿子亲赴险地。
计划既定,公孙度拨给公孙恭亲卫七百、战马百匹,择夜突围。
夜幕降临。
公孙恭悄然离开襄平,从小路脱身。
途中未遇魏军阻截,公孙恭心中稍安,不敢停留,直奔丸都。
连续疾行七日。
公孙恭终抵国都丸都城。
高伯固闻报公孙恭求见,大为震惊。
襄平已被围困如铁桶,他从未料想竟有人能逃脱至此。
于是召公孙恭入宫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