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如你所说。”
“所以我一直记得,当年你曾告诉我,唯有天子与世家联手治理天下,才能实现君臣一体,防止宦官专权,使国家长治久安。”
“若真能达到这个目的,这皇位由曹氏还是刘氏来坐,文若兄觉得真的那么重要吗?”
陈群层层铺垫,只为引导出荀彧的核心想法。
荀彧哑然失笑。
良久,他苦笑道:“长文兄果然点醒了我,若曹公能够与世家名士共治天下,倒也算不负我的初心。”
“曹公虽然手段强硬,但毕竟懂得分寸,对世家的力量仍有所顾忌。”
“依我看,若他真有改朝换代的野心,必然会对世家作出妥协,换取支持。”
然而,陈群话锋骤转,目光变得深沉。
“不过如今,曹公多了个儿子,名叫曹晚,是他的长子,深受曹公宠爱。此人视我们这些世家如同草芥,每攻下一州,都要屠杀大量名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荀彧身躯一颤,顿时明白陈群此行的真实意图。
“原来,长文兄此次前来,是为了劝我支持子桓公子继位?”
荀彧冷笑着拆穿了陈群的目的。
“正是!”
“子桓公子文采出众,却缺乏军功与威望,远不及那位兄长。若他继承大位,必须依赖世家名士的帮助。”
“此外,我之前已将自己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展示给他,他对这一选拔官员的方法十分认可,颇为赞赏。”
“此制若能替代现行察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准则,则不论上至宗室贵胄,下至郡守,皆会出自世家。”
“这位曹丕公子,不正是文若兄所期待的,能让天子与世家共同治理天下的理想君王吗?”
陈群侃侃而谈,将曹丕赞颂得无以复加。
荀彧沉默沉思,许久未开口。
“天子与世家共治天下……”他喃喃自语,反复重复着这句话。
忽然间,他的目光变得坚定。
既然曹公决心改朝换代,此事已无法阻止,那么我荀彧便退而求其次,确保未来的曹氏天子能与世家共同治理天下!
“那位曹家大公子,残暴不仁,视世家为敌,是天下长治久安的最大阻碍,我绝不会让曹公立他为储!”
荀彧的决心已定。
陈群大喜,拱手称赞:“文若乃天下名士之首,有文若相助,大事必成!”
时值春末。
曹晚带着天子诏书,抵达了邺城。
邺城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封王仪式。
曹操为了展示威势,在邺城南建造高台,召集十万大军,举行了壮观的阅兵仪式。
汉司空曹操正式进位为魏王,以邺城为魏国都,冀州十郡为魏王国。
封王后的第三天,曹操在王宫召见了曹晚。
“子昭啊,听说你在殿上面对天子时,对荀文若态度欠佳。”
曹操笑着询问。
“父王应当清楚荀彧,他对父王虽有功劳,但内心始终倾向于汉朝,极力维护汉朝的延续。”
“当时那种情形,若我一味对他恭敬,那封王诏书恐怕难以取得。”
曹晚说明了自己的理由。
曹操微微点头叹息:“当年吕布攻陷兖州,我只剩几座城池,形势危急,文若却始终不离不弃。如今天下即将平定,我实在不愿与他共患难却不能同享富贵。”
“父王重情重义,儿臣能够理解。”
然而曹晚说道:“但志不同道不合,若真到分道扬镳之时,父王也别无选择。”
曹操身形微动,轻轻颔首,暗中对曹晚的果敢表示赞赏。
“话虽如此,不到最后关头,对荀文若仍需以安抚为主。”
“毕竟,颍川荀氏乃天下世家之首,荀文若亦为士林领袖。”
“若荀文若能站在我方阵营,对其他世家将是极大鼓舞,我曹氏代汉之路方可顺畅无阻。”
曹操此言,让曹晚眉间略显凝重。
“世家在地方侵吞大量田产,控制无数奴仆,在朝堂中更占据要职,权势熏天。”
“汉室倾颓,表面说是宦官作乱,实则是世家之患。”
“这样的隐患,父王难道真想与他们共治天下?竟不想彻底清除?”
曹晚直言不讳,点明世家的危害。
曹操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