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翠微居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新翠微居小说 > 重生朱雄英,复活白起灭倭国 > 第309章 年号

第309章 年号

奉天殿内,金碧辉煌。-山?叶′屋- ¢耕,薪·醉~全-

朱元璋高踞龙椅之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殿中群臣。

朱标与朱雄英一左一右侍立御阶之下,太子温润如玉,皇孙英气逼人。

殿中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三品以上大员皆着朝服,正在为太子继位后的年号展开激烈辩论。

殿中铜鹤香炉升起袅袅青烟,却掩不住这愈演愈烈的争论。

翰林院学士刘三吾手持玉笏,颤巍巍地出列:

"陛下,老臣以为..."他花白的胡须随着激动的语气不住抖动,"太子殿下当时时以'守成'为念。洪武陛下开创的基业已臻鼎盛,新朝当时时以'温良恭俭'为要..."

话音未落,礼部尚书李原名已抢步上前:

"刘公此言差矣!"他高举笏板,声音洪亮,"《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臣以为当用'永熙'二字——"说着伸出两指,"'永'表国祚绵长,'熙'取《诗经》'於缉熙'之意,既承洪武之烈,又开文治新篇!"

"李大人此言大谬!"都察院左都御史陈德文突然高声打断,他双目圆睁,手中奏折被捏得咯吱作响,"新君以仁德着称,当以'宣德'为号!"

他转向御座,深深一揖,"《尚书》云'德懋懋官',正合殿下以德化民之志!"

殿中顿时一片哗然。′精~武_暁?税-惘? -唔¨错+内′容!

几位年轻官员交头接耳,老臣们则摇头晃脑地品评着这几个年号。

工部尚书秦逵站在队列中,悄悄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偷眼望向御阶下的朱标,却见太子依旧神色平和,面带温润如玉的微笑,仿佛这场激烈的争论与他毫无关系。

"诸位且听我一言!"秘书部秘书长练子宁突然朗声道,他声音不大却极具穿透力,殿中顿时安静了几分。

他缓步走到殿中央,手中象牙笏板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论语》有云:'泰而不骄'。臣以为'景泰'最佳——"他环视众人,一字一顿道:"'景'者,大明也;'泰'者,安泰也。既昭示国运昌隆,又暗合殿下宽仁之德!"

"练大人此言差矣!"

兵部尚书沈溍闻言突然出列,铠甲铿锵作响。

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声如洪钟:"新朝当时时以武备为念!北元余孽未清,倭寇屡犯海疆..."他抱拳向朱元璋行礼,"臣提议用'弘武',以彰我大明武德!"

"荒谬!"刘三吾气得白须直颤,手中玉笏差点脱手,"太子殿下以仁德治天下,岂能..."

殿中顿时吵作一团。¨嗖`嗖·小\税_罔? !冕!费*跃?黩¨

文官们引经据典,争得面红耳赤,宽大的衣袖随着激烈的动作不停摆动;

武将们大多不通经义,插不上话,只能在一旁干着急,不时发出不满的冷哼。

六部尚书各执一词,九卿大臣互不相让。

有人引用《尚书》,有人背诵《论语》,更有人搬出《春秋》为证。

殿中声浪越来越高,几位年迈的大臣不得不捂住耳朵,侍立在侧的太监们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

在这片混乱中,朱雄英微微侧首,看向自己的父亲。

朱标感受到儿子的目光,回以一个安抚的微笑,右手轻轻摆了摆,示意他静观其变。

皇孙会意,继续保持着挺拔的站姿,目光却不时扫向御座上的祖父。

朱元璋始终未发一言,粗粝的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龙椅扶手,眼中闪烁着难以捉摸的光芒。

殿角的铜壶滴漏声清晰可闻,时间在这激烈的争论中悄然流逝。

"好了,都安静一下!"

良久,朱元璋终于看不下去了,挥了挥手道。

"标儿,你怎么看,可有什么想法?"

朱标缓步上前,先是朝朱元璋深施一礼,而后转身面向满朝文武。

他嘴角噙着温润如玉的浅笑,眼神却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锐利。

"诸位爱卿的建议,孤都一一细听了。"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让喧闹的朝堂瞬间鸦雀无声。

目光首先落在李原名身上:

"李尚书所献'永熙'二字,文采斐然。"他略作停顿,指尖轻抚腰间玉带,"'永'字寓国祚绵长,'熙'字取《诗经》'於缉熙'之典,确实雅致..."

李原名闻言,布满皱纹的老脸顿时舒展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