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上次比试中,若不是因为他们两人,寒门学子可能就要输了。
就见杨荣和杨溥相视一笑。
杨荣上前一步,拱手道:
"回殿下,学生最爱算学。那些数字排列组合,犹如千军万马听候调遣,每每解题时便觉酣畅淋漓。"他说着眼睛发亮,手指不自觉地在地上划了道算术符号。
“前日跟着工部来的师傅学测量,发现治水修路都离不开算学。"他指着远处正在修建的校舍,"若能以算学经世济民,学生愿往户部或工部效力。"
"哈哈哈,好个算学将军!"朱雄英抚掌大笑。
他转头看向杨溥道:“你呢?”
杨溥则沉吟片刻,温声道:"学生偏爱经史典籍。尤其对刑名律例颇有兴趣,常想着若能以法度治国,使百姓各得其所,方显圣人之道。"
“好,那你们自己要努力,新科举马上就开始了,你们之前的比试中表现良好,科举是可以加分的,我看好你们!”
朱雄英虽然看好他们,但也不能直接破格录取他们,这对其他学子来说不公平。
而且他们现在太年轻,也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成为朝廷的台柱。
这时,一个瘦小的学子怯生生地问:
"殿下,我们寒门子弟,真能入朝为官吗?"
朱雄英收敛笑容,正色道:
"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你们勤学苦练,孤必量才而用。"说着指了指远处的演武场,"就像那射箭,不在乎弓的贵贱,只在乎能否中的。"
学子们闻言,眼中都燃起希望的火光。
杨荣、杨溥深深一揖,齐声道:"定不负殿下期望!"
夕阳的余晖洒在学子们青春洋溢的脸上,朱雄英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大明——不再有门户之见,不再有怀才不遇,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离开学府时,解缙忽然低声道:"殿下,其实还有一事...近来有些老学究在背后非议新学,说这是'离经叛道'..."
喜欢重生朱雄英,复活白起灭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