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翠微居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新翠微居小说 > 重生朱雄英,复活白起灭倭国 > 第218章 新科举考核

第218章 新科举考核

"正是!"朱雄英点头,"那些文人整日钻研诗词格律,研究圣人言行,可有谁想过改良农具?有谁钻研过火器?"他看向刘三吾,"刘老,您学问渊博,可知《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曲辕犁该如何改进?"

刘三吾顿时语塞,老脸涨得通红。`s,w¨k~x¨s_w/.,c~o^m¨

张显宗不甘示弱:"殿下,圣人之学乃立身之本..."

"张祭酒,"朱雄英温和却坚定地打断,"孔子曰'君子不器',可没说君子只能做'一器'啊。研究圣人言行,不正是为了让我们看清历史,不再重蹈覆辙吗?"

朱元璋在龙椅上听得津津有味,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扶手。

大太监注意到,皇上的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所以孤才要办中央学府,"朱雄英环视众人,"增设物理化学等科目。诗词文章要学,圣人经典要读,但更要学以致用!"

刘三吾仍不死心:"殿下,科举取士数百年来..."

"刘老,"朱雄英突然提高声调,声音有些不耐烦了,这老小子是不是忘了方孝孺是怎么死的了?

"您可知道,现在工部最缺的是什么人才?是能计算桥梁承重的!兵部最缺的是什么?是懂火器制造的!这些,靠吟诗作赋能解决吗?"

朝堂上的辩论愈演愈烈时,站在文官队列最前方的三位秘书长神色各异。/鸿′特¢晓\说,网? ′首/发?

练子宁这位曾经的翰林院修撰,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朝笏上的纹路,眉头微蹙;

兼任刑部尚书的杨靖则目光炯炯,显然对太孙的主张颇为赞同;

而凌汉则板着脸,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殿下!"刘三吾颤巍巍地再次出列,"老臣以为,诗词文章乃..."

"刘老,"杨靖突然开口打断,"冒昧问一句,若按诗词取士,刑部需要的那些精通《大明律》的人才从何而来?"

这一问直击要害。

站在不远处的工部尚书秦逵闻言,立即帮腔道:"杨尚书所言极是!工部现在最缺的就是懂算术、会制图的,光会吟诗作赋的举子,连图纸都看不懂!"

左都御史陈德文轻咳一声:"本官倒是觉得,诗词教化确实不可或缺..."

"陈大人,"凌汉突然接过话茬,"都察院去年查办的科举舞弊案,那些只会死记硬背的举子,上任后闹出的笑话还少吗?"

吏部尚书詹徽见状,连忙打圆场:"诸位,太孙殿下并非要废除诗词考核,而是主张因才施用..."

礼部尚书李原名却冷哼一声:"詹部堂此言差矣!科举取士数百年来..."

"李部堂,"户部尚书傅友文突然插话,"您可知道去年户部新进的进士,连算盘都不会打?下官不得不专门请老账房从头教起!"

朱雄英看着几位重臣争论,适时补充道:"诸位大人,孤的意思是,诗词文章要考,圣人经典要读,但更要学以致用。·微-趣/暁*说?网_ .首,发¢譬如..."他看向练子宁,"练秘书长曾任翰林院修撰,如今处理政务时,可曾觉得光靠诗词学问就够用了?"

练子宁被突然点名,略显尴尬地出列:"回殿下,臣...臣确实深感不足。”

练子宁轻抚朝笏,苦笑道:"不瞒殿下,臣在翰林院时,终日与诗词典籍为伴。”

“可如今处理政务,每每遇到修桥铺路、炼铁锻兵等实务,便觉力不从心。上月审阅工部奏报的黄河堤防修缮方案,臣连'夯土''石笼'这些术语都弄不明白,不得不连夜去向秦大人请教。"

秦逵闻言,忍不住插话道:"练大人那晚可是把下官从被窝里拽出来的!不过话说回来,若非如此,那堤防方案险些就被误批了。"

凌汉也出列附和:"臣深有同感。上月核查江南赋税账目时,面对那些繁杂的数字,臣不得不三次登门向户部求教。”

“傅尚书还笑话臣,说臣的算盘打得还不如他府上的账房先生。"

户部尚书傅友文捋须笑道:"凌大人倒是谦虚了。不过说实在的,户部这些年新进的进士,十个里有八个连《九章算术》都没读完。"

杨靖更是感慨良多:"诸位可知刑部每年要复核多少案件?那些只会死读《春秋》的翰林,连最基本的验尸文书都看不懂。”

“上月有个案子,就因为新任推官不懂伤口查验,险些酿成冤案!"

练子宁适时接过话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