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茧的手,不住地往陈平川本就不大的行囊里塞着厚实的烙饼,她的眼圈通红,絮絮叨叨的叮嘱,是母亲对远行孩子最朴素的牵挂。
巧妹和大壮领着一群“希望小学”的学生,孩子们眼中带着怯生生的孺慕之情。
他们将一本用粗麻线连夜装订的画册,递到陈平川面前。
画纸粗糙,笔触歪歪扭扭,却生动地描绘着他们围坐在陈平川身边,一撇一捺学习识字的场景,简单而纯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清澈稚嫩的童音汇聚成一股暖流,在清晨微寒的山谷间轻轻回荡,那是他们能送给先生最好的礼物。
铁牛那铁塔般的身躯在人群中显得格外突兀,他挤上前来,粗犷的脸上露出扭捏与局促。
他闷声闷气地吼道:“山下的读书人,坏心眼子多,你可千万要小心!别没等当上什么劳什子大官,就被人坑了,那俺铁牛以后跟谁吹牛去说认识个解元郎!”
话音刚落,一道沉默的身影无声地出现在陈平川身侧。
哑巴叔将两个用油纸细细包好的小纸包塞进他手里。
陈平川打开一看,一包是成分不明的白色粉末,另一包则是鲜艳的赤红色。
哑巴叔比划了几个手势,那意思清晰明了:
白色,蒙汗药,效果奇好。
红色,见血封喉,以防万一。
这是属于江湖人最直接的关怀。
陈平川收下礼物,与众人一一郑重告别,强忍着眼眶的温热,将每一张面孔,每一份情谊都刻在心底。
他转身,走下那条长长山道。
山脚下,官道旁,凤三娘一袭黑衣劲装,身姿挺拔如松,已等候多时。
她手中牵着两匹马,鬃毛在晨风中飘动。
“我送你一程。”
她的声音清冷,没有一丝多余的言语,干净利落地翻身上马。
两人一路向北,默默骑行。
马蹄敲击着坚硬的官道,发出单调而富有节奏的“哒、哒”声。
此时,夕阳正浓,血色的余晖将他们的影子在地上拉得极长,仿佛两道即将分离的墨痕。
直到官道旁一座繁华城镇的轮廓在天际线遥遥在望,凤三娘才勒住马缰。
她从怀中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手腕一抖,钱袋在空中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稳稳落在陈平川手中。
“盘缠。别死在路上,否则我那个人情,找谁要去?”
她凝视着他,那双总是清冷如秋水的眸子里,此刻翻涌着复杂难言的情绪,有不舍,有祝福,有担忧,最终都化作一句冷硬的叮嘱。
“京城水深,人心叵测,你好自为之。陈平川,记住你的誓言。”
话音未落,她猛地一拉马头,再没有片刻的迟疑。
骏马长嘶一声,人立而起,随即转身。那道决绝的黑色身影,冲入漫天晚霞之中,在驿道尽头化作一个迅速消失的黑点,自始至终,没有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