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翠微居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新翠微居小说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998续

大明锦衣卫998续

第四卷:伏笔的延续

第十章 玉玺的暂时隐匿

雪掩秘踪

长白山的雪雾突然变成浑浊的黄龙,赵莽在鹰嘴崖上目睹了那场惊天雪崩。·艘?嗖~暁*税*罔- `芜¨错^内?容?雪块裹挟着巨石砸向天池西侧的峡谷,烟尘散去后,那片被蛊虫反复标记的区域已消失在茫茫雪原下——正是各方推测的玉玺藏匿处。后金萨满的铜铃在混乱中戛然而止,他们的“寻玺阵”被雪浪冲得七零八落,残片在雪地里滚出很远,像被冻住的血珠。

“天要埋了这东西。”林丹汗的红氅沾满雪沫,他望着峡谷原址升起的雪雾,那里的磁场突然变得紊乱,连随身携带的磁针都在疯狂打转,“刚才的震感不对劲,不像是自然雪崩。”他指向雪层下隐约的黑色——是火药爆炸的痕迹,混杂着美洲铁料的碎屑,显然有人在暗中引爆了炸药。

赵莽的靴底踩着块温热的雪团,里面裹着半片蛊虫卵鞘。这是他在雪崩前一刻从地上抓的,虫体的颤动频率显示,爆炸前那里的玉玺磁场突然增强了十倍,像是被某种装置强行激活。“是调虎离山。”他将卵鞘塞进皮囊,“有人不想让玉玺现世,又怕直接销毁会引发怀疑,干脆借雪崩掩盖痕迹。”

后金的反应比预想中更快。三天后,峡谷外围出现了他们的“挖矿队”,矿工们挥舞着美洲铁料打造的镐头,在雪崩边缘刨出整齐的矿道,旗帜上却连个矿场标记都没有。赵莽用望远镜观察时,发现他们的帐篷里藏着萨满的法器,镐头下的“矿脉”走向,与《李成梁手札》记载的玉玺藏匿点完全吻合。

明军的“巡边队”接踵而至。他们在距矿场三里的山脊扎营,篝火彻夜不息,巡逻路线总是绕着雪崩区域画圈。带队的参将是大同镇旧部,看见赵莽的合璧战车时,悄悄打了个“内有诈”的手势——他的士兵背着的“干粮袋”过于沉重,显然装着炸药和磁石探测器。

蒙古科尔沁部的牧民来得最自然。他们赶着羊群在雪原上游荡,牧羊犬总在矿场与巡边队之间的缓冲带徘徊,羊群啃食的范围恰好覆盖了所有可能的秘密通道。赵莽在牧民的羊皮袄里,摸到了熟悉的克蓝草香囊,老牧民挤奶时哼的调子,藏着蒙古部落的警戒暗号:“羊群过处,狼迹不留。”

雪停的第七天,赵莽在缓冲带的雪地里发现了新的脚印。脚印从后金矿场出发,踩着明军巡逻的盲区,最终消失在蒙古牧民的羊圈后。他跟着脚印挖到个冻硬的油布包,里面是半张被雪水浸透的地图,标注着雪崩区域下的七条暗河——与《李成梁手札》“以水藏玺”的记载完全吻合,墨迹是新的,显然是雪崩前刚绘制的。

“都在演戏。”赵莽将地图对着阳光,背面的蜡封里藏着行小字:“荷兰船至,共掘暗河。”他忽然明白,雪崩是荷兰人与后金激进派的合谋,前者想借大雪掩盖盗墓行踪,后者则想甩开主张“慢慢来”的努尔哈赤嫡系,独自吞下玉玺。明军和蒙古部落的驻守,不过是看透了这场戏,各自守住不让对方得手的底线。

深夜的雪原上,三方势力的眼线在暗中较劲。后金矿工趁巡逻间隙往雪下埋炸药,引线却被蒙古牧民用牧羊犬踩灭;明军的探测器刚对准暗河方向,就被后金的磁石干扰得乱响;而赵莽带着合璧商队的工匠,在缓冲带埋下了真正的“警戒蛊”——这种被克蓝草喂养的虫子不会伤人,只会在有人靠近暗河时发出荧光,既提醒各方,又不引发直接冲突。

游医的银簪在雪地里画出个八卦阵,七个阵眼正好对着七条暗河的入口。“雪能埋住石头,埋不住磁场。”他往阵眼撒了把混着玉玺粉末的克蓝草籽,“开春雪化时,这里会先长出绿苗,顺着苗势就能找到暗河。”他忽然指着西方的海平面,那里有艘荷兰商船正借着月色靠岸,甲板上的人影扛着与矿场相同的铁镐。

林丹汗的亲卫带来了科尔沁部的决定:牧民将在雪融前定期赶着羊群“转场”,用蹄子踏出的路径封锁所有可能的挖掘点。“我们不挖,也不让别人挖。”年轻的蒙古士兵呵出白气,“这山是我们的牧场,不是藏赃的地窖。”他腰间的弯刀刻着成吉思汗的箴言:“大地的宝藏,该留给懂得珍惜的人。”

赵莽将合璧战车的铁甲片嵌进雪崩边缘的岩石里,每块碎片都刻着反向磁场的参数。“等雪化时,这些铁片会形成屏障,”他对闻讯赶来的明军参将说,“无论是谁想用磁石找暗河,都会被引向错误的方向。”参将默默递给他袋明军的干粮,里面混着张纸条:“朝廷的眼线也盯着,谁都别想独吞。”

雪层下的暗河里,或许真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