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
李三通带着李明,跟伙军管事找了个外出砍柴的借口,出了西秦军营。
一路沿着渭水,往西走去。
他专拣那荒凉偏僻的地方走,李明满脸疑惑的在后头跟着。
“三叔,你到底要带我去哪里啊?不是说要想办法给家里送信么?”李明问道。
李三通一脸神秘的笑道:“待会到了你就知道了,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好宝贝!”
又走了西五里远,李三通拢目光西处打量,最后在一棵粗壮的枯树上,找到了当初留下的暗记。
他在枯树洞里掏出一个西西方方的包裹,掀开上面的黑布,露出了里面的竹笼。
骤见光亮,竹笼里一只灰羽鸽子不安的扑腾着翅膀,咕咕乱叫。
李三通捉出鸽子,安抚着它的羽毛,献宝似得对李明说道:“看吧,这可是个稀罕玩意。号曰飞奴,最善识路。
以它传信,不管千里万里,都能准确无误的找到目的。朝发夕至,比之八百里加急的快马还要方便。”
一看这鸽子,李明瞬间就明白了。
心道神神秘秘的,还以为什么宝贝呢。
这玩意我可见的多了,红烧的,烧烤的,油炸的,爆炒的,清蒸的,脆皮的,煲汤的。。。。
不就是飞鸽传书嘛,有啥好显摆的,只是没想到从唐代就开始有这玩意了。
其实,古人驯养鸽子的历史很久了,三千多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驯养鸽子。
我国古代,从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喂养鸽子送信,观赏的记录。
隋唐年间开始大规模使用信鸽传信,最早始于南方地区,号飞奴。
唐代宰相张九龄就是其中的养鸽高手。
还有害死岳飞的幕后黑手,南宋皇帝赵构,曾因为玩鸽子玩的不理朝政。
据传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围困,急中生智,枯井放鸽,引来援兵而脱险。
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也是用信鸽与朝廷传递信息,鸿雁传书的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李三通从衣衫下摆撕下了一小截布条,用炭笔写了几个蝇头小字:人己找到,不日即归,又画了自己的暗记。
仔细的卷起,塞进绑在鸽子腿上的小竹筒里。
待鸽子安静下来,李三通又从怀中掏出了一把谷子喂给它。
转头对李明笑道:“这飞奴,还是咱家二郎特意从南方淘换来的,每只都价比黄金。
整个李家,也不过只有五对而己,向来是非十万火急的紧急军情不可使用。
二郎出征带上了两对,剩余两对在家主手里,就留了一对在家。
这次出来找你,夫人特意让我带上了一只,为的就是能及时通报你的消息。
这也就是你小子了,换成旁人哪有这等待遇。”
“我。。。”李明心里一酸,对于长孙的深情厚谊,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说起长孙对李明,那确实是没得说,想起慈爱温柔如母般的长孙,他心中也是一暖。
暗想等报了仇后,我就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哪也不去,静等着李世民日后登基。
叔侄二人放飞了信鸽回去报信,又上山胡乱砍了些柴火,一人背着一捆,回到了西秦军营。
————————
说起在西秦军中伙头军的生活,其艰辛程度比李三通所述的还要苦累了三分。
每日清晨,天色未亮,伙头军便要早早起身,劈柴生火,为全营军官准备早饭。
军官么,吃得自然不能像是普通士卒一样的猪食,每餐都要仔细谨慎,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
李明可是亲眼见过一个西秦将军,因为饭菜不合口味,将那个负责给他做饭的伙头军抽的满身都是鞭痕。
早餐过后,李明还需要背负锅具与一袋粮食,逐一送往士卒们的营房。
整个西秦军左营的锅和粮食,都得他负责。
按理说,伙头军的职责,送完锅,发完粮也就结束了。
可士卒们都是大老粗,根本不善烹饪。
点个火都能差点呛死人,李明还得费尽心思去指点。
一轮巡视过后,待士卒们吃过早饭,他又要负责收锅并带回去刷洗。
一个上午时间就这样忙忙碌碌的浪费了。
下午,伙头军还要大伙轮换着出去砍柴,挑水,将营寨内的水缸逐一装满。
等到终于把水缸挑满,看看时辰,差不多又是要准备晚饭了。
于是又得重复一轮上午的流程。
每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