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商人那买他们想要的东西。
他们觉得自己赚钱了,还住上了房子,而大唐的商人也赚。
但实际上,西突厥的人不知不觉就得用上大唐的纸币,慢慢地,这些纸币就会从少数人手里流传到所有人手里。
短期来看,西突厥好,大唐也好。
但长期来看,大唐掌握了他们的经济命脉。
“不急,时机正好。”
“薛延陀和吐谷浑那也可以开始修路了。”
李恪摇头。
计划成熟了,就该动手了。
相信西突厥的那一万百姓会像星星之火一样,燎原起来。
“是。”
慢慢地,大唐边关的城市变得越来越规范了。
从一开始的不包饭,变成了包饭,只要干活就有饭吃。
但是得等到饭点才能吃饭,而且如果不是从工地出来,偷偷摸摸过来的,是没有饭吃的。
所以,一开始那些干了一会就走的,慢慢地也留在工地,等到饭点才吃饭。
这样的好事吸引了更多的西突厥人,他们都往这边跑。
这时候,大唐就提出人手不够,让他们都正常工作。
有人不太乐意,但大多数人觉得可以,毕竟房子都是他们的,帮忙也合理。
接着,工作变得更加规范,要求他们得盯着自己的房子,因为人手不够,他们也不敢偷懒。
等到房子建了一半左右,人越来越多,边关之城出现了大唐的商队,还弄了个小集市,卖点日用品。
与此同时,大唐开始每月发工资,发的钱能在集市上买东西。
西突厥人没有纸币,觉得这东西就是废纸,当他们发现废纸能买东西时,就知道这是钱了。
大唐的纸币就悄悄流进了西突厥。
阿史那俄罗也知道这些纸币,但他不在乎。
他觉得这纸币只能在咱们大唐的集市上用,草原上是用不上的。
草原上本来也不是用铜钱,都是用牛羊交换。
但时间一长,几个月过去了,大唐到西突厥做买卖的人越来越多,纸币也开始流行了,很多部落都有了纸币。
虽然纸币在西突厥本地买不了东西,但能去大唐的集市买,而且那里的东西更好,所以很多人都去大唐集市买。
到了这时候,阿史那俄罗再也不敢小看纸币,也默认了铜钱和纸币都能用。
因为这种事薛延陀和吐谷浑也遇到过。
而且,三国都知道,早在一年前百济和高句丽就已经开始用纸币了,那也是大唐的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