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少府令的罪名,这可是死罪啊。
就算刘申大人大量,只说他冲撞了自己,那也是重罪,流放岭南都算是轻的。
赵康读了这么多年书,怎么甘心自己的人生就这样?
想来想去,赵康实在找不到不认错的方法,只能寄希望于刘申的宽宏大量了。
他蠕动了几下嘴唇,脸色苍白地说:“小人有罪,请大人治罪!”
刘申当然想把这个冒犯他的人关起来甚至处死。
但这么一来,就显得他太小气了,不如装大度,不把赵康逼上绝路更好。
否则,人家就会觉得他刘申太小气了。
左思右想,刘申决定把赵康打发到辽东去,那边少府势力强,鲸鱼产业都在那里,水师船只也靠少府建造、维护。
他们得给刘申这个少府令面子,赵康去了辽东,肯定得吃点苦头。
刘申心里有了主意,决策就快了,他亲自拉着赵康的手。
“你既然知道自己错了,又是读书人,有心报效国家,现在辽东正缺人,你去那里正好。”
“安东、松漠等地,一直缺你这样的人才,我愿意支持你的决定,你看怎么样?”
赵康被刘申的话逼得没办法,还能说什么?
他敢说不么?那他可能真的会被关起来,只能装作高兴。
“学生正有此意,谢大人推荐。”
实际上,现在哪个读书人不知道辽东的苦楚。
松漠、饶乐等地虽然能赚钱,但绝不是当官的好地方,地广人稀,还有很多胡人,边境情况复杂,冬天还冷得要命,哪里比得上京城舒适。
再加上当地的移民屯垦团说了算,地方官有时候还得听屯垦团军官的。
像赵康这样的纯读书人,去了那里怎么可能过得好?
他们最希望的是通过科举留在京城,留在中央,早点成为重要官员。
谁愿意去边疆?
但赵康自己有错在先,不认这个账也没办法,他更不敢口头答应,却不去辽东,那样不仅他自己的前途毁了,他们家族的前途也会跟着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