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发展营州
“以前的大唐,没有红薯,土豆,老百姓能吃饱都挺困难的。”
“但现在,还有吃不起饭的么?”
李恪反问。
粮食是稳定的保障。
但现在粮食已经足够了。
有足够的粮食,天下就不会因为粮食出问题。
以后的叛乱,不会再是因为吃不饱肚子而引起的了。
“陛下说得对。”
“但种地还得靠农民,这个根本问题没解决。”
魏征叹了口气,语气沉重。
虽然他觉得商人赚钱容易,但并不主张提高税收。
没办法,天下的庄稼还得靠百姓去种,没有百姓种地,田地就会荒芜。
所以哪怕他知道商人赚钱容易,也没向朝廷提过要加税的想法。
“不对!”
“拿个例子来说,以前十个人种地,只能养活五个人。”
“但自从有了红薯土豆,十个人种地,至少能养活五十个人。”
“就算老百姓知道做生意更容易赚钱,但不会所有人都想去,有的人没那个胆,没那个头脑,也没那个本钱。”
李恪对魏征直接的反驳有点不爽。
但忠言逆耳,让当权者感觉有点没面子。
怪不得之前李二老是想杀了魏征,只有真正处在那个位置,才能体会到那种感受。
魏征低头沉思着。
房玄龄他们几个也是皱着眉头,若有所思。
确实,虽然大家都知道做买卖赚钱容易,但市场就这么大,真正能赚到大钱的也就那么几个。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生意,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个胆量,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本钱。
就算很多人想试试看,但一旦出了问题,他们还是会回去种地,不会继续做买卖。
“陛下,如果大部分百姓都想着去做生意,那情况可能跟陛下想的并不一样,江山的稳定还是会有风险。”
“为了江山的稳定,我们是不是得好好考虑一下这个想法?”
魏征觉得李恪说得很有道理。
但他还是有点担心江山不稳定。
“是啊陛下。”
“历来都是以种地为根本,如果现在突然改变,搞不好会引起天下大乱。”
“陛下,小心驶得万年船。”
大臣们纷纷发表意见。
士农工商的秩序是历朝历代传下来的,是江山稳固的基石。
如果突然改变,很多人都觉得不踏实,心里有顾虑。
“天下的发展,不能因为假设就停步不前。”
“朕也不是没想过,如果百姓不种地,就让府兵去种。”
“府兵种地,粮食归国家,国家再把粮食卖出去,实行国有化。”
李恪看着大臣们担心的样子,心里有点不舒服。
稳定固然重要,但也可能阻碍发展。
如果要尝试的话,那就让粮食国有化吧,国家有足够的人手种地。
不是非得靠百姓才能种地,不是非得靠百姓朝廷才能有粮食收。
魏征还想说些什么。
但还没开口,就被李恪打断了。
“朕知道你们想什么,但朕有朕的想法。”
“如果将来江山有波动,你们再提意见吧,现在就按朕说的办。”
“传旨!”
李恪态度坚决。
在场的大臣们还想说几句。
但听到李恪的话,还是忍住了。
李恪的发展策略到目前为止都挺不错的,所以他们愿意听从命令。
李恪也说了,如果以后有问题,可以再提出来。
“臣等遵旨!”
大臣们行礼。
“从今天起,营州设立经济特区,全国商人在营州做生意,五年内不收任何税费,五年后征税也会是全国最低。”
“取消对商人及其后代参加科举的限制,经商收入税收提高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六……”
李恪缓缓道。
他开始具体落实经济特区的政策。
大臣们一听,都愣住了,完全没想到经济特区这回事。
但皇帝正在下旨,他们也不敢打断,只能等李恪说完后再提问题。
过了一会,李恪才把自己的设想全部说完。
这时,魏征又站了出来。
“陛下,这可是个大事。万一让世家望族钻了空子,营州不就变成他们新的根据地了?”
“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