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师傅,尔还是不要在这件事情中乱掺和了。
殿下没在朝会中说,那就是想让太子府将倭国的金银全部吃下,甚至将倭国那边的人民全部奴役。
这件事情,必须有经贸之意的人主导。
侯将军,还是先别激动。”
一听这话,侯君集冷静下来,可心中仍是不能自己。
他也知道,若太子府正准备对那几个小岛动手,那太子府必将占据主导。
按照殿下本身的脾性,绝对是不允许别人来分一杯羹的。
见状众人暂且摁下激动的心,李承乾很满意,至少没有乱哄哄的乱成一团,以至于影响到自己即将要有的布置。
“是这样的,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说。
孤打算将手中的太子府禁卫全部派去倭国,尔等觉得如何?”
“殿下,这万万不可。
长安城中您是太子,最起码的场面是要讲的。”
刚才一脸笑意的杜荷瞬间拒绝,鬼知道等太子禁卫去了东南沿海的消息传出后,那些王爷、世家会做什么。
李承乾并未意外,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他很能懂对方心中在顾虑什么。
但是这件事情是,不由分说的。
“场面?呵呵,尔等还沉浸在之前的那些场面之中。
场面再大、再怎么宏伟,若没有了真凭实料的支撑。
正如昨日,太子府发出长安城的那些令牌一样,在五姓七望、在丞相等人的强行干预之下。
最后,还是在老头子的助力下。
才有两成行使了权利,再按照之前的那些场面讲,那太子府就没场面了。
若孤没了场面,那尔等又有何场面?
甚至连家中族人都或许护持不住,现在乃至之后的太子府,只有两个目的。
一,就是将禁卫练得尽可能的精锐。
二就是赚钱。
再者,倭国只是太子府创造新天地的第一步,也是试探的第一步。
等着在倭国那边如果成功了,那么老头子想必应该会出手干涉,在他出手干涉的时候孤会与他谈条件。
再说句不太好听的,现在己经是贞观十八年,老头子乃至尔等的父辈。
谁不是在战场上杀出来的?他们这些老一辈的统帅者还有多少的时间!
杜相都去世了,有不少人的年龄比杜相还大。
还是不要继续刺激他们,何况这长安城中的所有利益瓜葛都可以转化成外部矛盾。
可以转化成外部矛盾的自相残杀,又为何要让其使得长安城中的诸多掌权者不痛快呢?”
侯君集想要说什么,可看向李承乾的目光中却愈发的不懂起来,也没有开口。
他自然也发现了自己这些手下听的半懂不懂,恐怕唯一听懂的,也只有杜荷这位曾经吏部尚书的嫡子。
“殿下,太子府重心往东南移动,长安城中的掌权者他们会配合吗?即使配合了,他们会不会到时候想来分一杯羹。”
分一杯羹???呵呵,李承乾笑了笑。
“孤的性子,尔等还不明白?
想给出来的、不用说什么都可以给出来。
不想给出来的东西,谁能在手上抢去,即使是老头子也不行,今日之所以没在太极殿中首接提出来,就是想着回太子府来商议一下。
这一点,之前就讲过了。
表决吧!
同不同意,同意的有多少,反对的又有多少?”
一听到要表决,杜荷当仁不让的第一个拱手。
“殿下,臣愿意追随。”
侯君集也赶忙有样学样,其他的几人也纷纷同意。
总不可能一个王府有两种态度,且他们臣子的态度又与太子殿下的态度相反。
那估计都不需要魏王、丞相等人如何挑拨离间,整个太子府的势力便会在一刹那间土崩瓦解。
这也是李承乾通过阅览后世得知的最好结果,总不可能在这长安城继续为祸。
即使他知道如今倭国的国力,对于大唐而言简首不值一提,可水滴石穿、又在对方有意的认怂之下。
始终有不少珍贵的技术,当然在大唐这边并不怎么珍贵,甚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在倭国那边却是,足以镇国。
传了出去,就包括此时的倭国。
之前李承乾也曾接触过那些使节,个个身形矮小又无比猥琐。
哪有大唐百姓看着那么顺眼,大概是通过近千年的基因融合,加之后世各朝代也没有对其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