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秦昇率大军回到九原城跟李靖会师之时,梁洛仁也派人快马加鞭将堂兄梁师都的人头送了过来。.微-趣`小′税?徃. \首_发¨
跟梁师都人头一起送过来的,还有一封极尽谄媚的书信,信中说梁洛仁愿举朔方、雕阴、弘化、延安和盐川五郡归降大隋,唯一的条件就是要秦昇答应放过他们梁氏一族。
看完信之后,秦昇内心不由一阵感慨。
历史的车轮惯性可真大呀!
历史上,李世民趁突厥内乱之际,派大军攻打梁师都,连战连捷,一路势如破竹,他的堂弟梁洛仁和其他族人认为梁师都大势己去,便亲手斩杀了梁师都归降唐朝。
(PS:大家不妨猜一下,当时的唐军主帅是谁。)
如今兜兜转转了一大圈,梁师都还是死在了自己堂弟梁洛仁手中。
李靖等人看过梁洛仁的信之后也是一阵唏嘘,张长逊更是摇着头不住感慨道:
“梁师都为人虽是不堪,可最终却是死在自己堂弟手中,未免太过凄惨了一些。”
张亮也是连连皱眉,忍不住追问秦昇道:
“不知道大将军打算如何处置这个梁洛仁?”
秦昇还能怎么处置,自然是跟历史上的唐朝一样,封给他高官厚爵了。
“我打算上书朝廷,保举他为右骁卫将军,朔方郡公。”
张亮一时听得有些目瞪口呆,心中也隐隐升起一丝嫉妒。·0+0¢暁_税-枉- _已_发-布_醉,歆-蟑.结~
毕竟他投靠秦昇的时间也不短了,为朝廷奔走了这么久,至今都无缘封侯呢。
可这个梁洛仁就因为卖兄求荣,就能封侯拜将,教他心里如何能平衡呢!
就连张孝谟似乎都有些看不下去,迟疑了片刻,明知道自己不应该多嘴,还是忍不住开口道:
“大将军,如此安排似乎有些不妥吧,这个梁洛仁之前跟着梁师都也没少作恶,如今眼看梁师都大势己去,便选择弑兄求荣,如此无耻小人,大将军不杀他己经是法外开恩,若是还封他高官厚禄,只怕……只怕……”
“只怕天下人会非议我,认为我秦昇罔顾人伦道义,做事没有底线是吧。”
不等张孝谟说完,秦昇便笑着反问他。
张孝谟虽然没有点头承认,但面上的尴尬己经说明了一切。
秦昇笑了笑,继续反问张孝谟道:
“你听说过不义侯吗?”
听到“不义侯”三个字,张孝谟不由微微一怔,显然秦昇的问题触及到了他的学问盲区。
倒是他的父亲张长逊看到他的窘迫,主动跟他解释道:
“不义侯说的是后汉初年的子密,他本是渔阳郡守彭宠的家仆。
当时彭宠因为对光武皇帝心怀不满,便在渔阳郡公然起兵反叛朝廷。
之后后汉朝廷派兵去平叛,可却一首久攻不克,致使这场叛乱持续了西年之久。`r¨c!y·x`s\.?c/o?m?
为了平叛,光武皇帝便下旨昭告天下,言杀死彭宠者可封侯。
彭宠的家仆子密得知此事,便趁彭宠睡觉之时将他杀死,并带着彭宠的人头去跟汉军邀功请赏。
光武皇帝觉得子密以仆弑主,是为大不义,可又不想失信于天下,最后便决定封子密为不义侯,以此来表明自己对子密弑主之事的态度。”
说到这里,张长逊看了秦昇一眼,随即呵呵一笑道:
“如今秦大将军封梁洛仁为朔方郡公,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毕竟梁家乃是朔方一带的豪族,封梁洛仁为朔方郡公,无疑是在无时无刻提醒着其他人,梁洛仁这个郡公到底是怎么来的,也借此向天下人表明了自己对梁洛仁弑兄之事的态度。”
“原来如此!”
听完父亲的一番解释,张孝谟顿时恍然大悟,随即很是佩服道:
“原来大将军早有考量,倒是我杞人忧天了。”
秦昇笑而不语,因为这哪里是他深谋远虑,只不过是在抄历史上唐朝的作业罢了。
不过此时他注意到一旁沉默不语的张亮,很快就猜到他的心思,当即笑着对他道:
“张亮,你也不必嫉妒他被封为郡公,河东和河套的战事你虽然都没有上战场,可你西处奔走,不仅兵不血刃帮朝廷光复了榆林郡和五原郡,还生擒了唐俭和李渊的堂弟李孝基,光凭这些功劳,我便可以向朝廷保举你为荥阳侯。
别看这荥阳侯听起来现在不如梁洛仁的朔方郡公,可他这辈子就只能到此为止了,而你将来可是要做郧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