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脸上,不禁露出一抹狡黠般的笑容。
然而,这一抹笑容停留的时间不长,便又被一脸难以言喻的阴霾彻底取代。
如果抛开彼此间的身份和立场,夏侯霸无疑是认同司马懿的。
打持久战,是魏国的长处。相反,这样的战略,永远吃亏的都是作为对手的蜀军。
然而,司马懿毕竟不是魏国的亲族。
哪怕他是类似郭淮、孙礼那样的寻常将领,夏侯霸只怕也用不着那么担心。
可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惊世奇才的百战老将。
他的出身,恰巧正是曹魏国中,最不稳定的世家权贵。
一旦诸葛亮殒命,蜀军届时倒是退了。
然而前线御敌的大功,势必更会增强司马懿以及朝中权贵在魏国举足轻重的统治地位。
就算魏主打压,并不过多的加封他。
然而军中的威望以及权贵造势形成的舆论效果,显然也会对越发羸弱的曹魏皇权,彻底削弱。
不利的连锁效应,一环接着一环。
无论如何,也都不是自己和魏明帝曹睿想要看到的。
想到这里,夏侯霸双手扶额,满心惆怅。
此番魏明帝曹睿,为什么把他派往前线,这道理夏侯霸懂。名义上辅佐司马懿,实则就是希望自己在前线立下军功。
拿到军功,皇帝就可以加封自己的官职。
日后为彻底取代司马懿这样的权贵掌握至关重要的兵权,就此埋下伏笔。
可现在的局势,十分不利。
莫说司马懿的战略,的确是正确的。关键诸葛亮的病体,也导致留给自己建立功勋的时间,的确不多。
一旦诸葛亮身死,届时的蜀国,必然会选择退兵。
这兵一旦退去,因为诸葛亮的身死,可能长达几年或者十几年都不会再来。
边境安逸,固然如实。
可这也就意味着,司马懿将掌握兵权数年,乃至十数年之久。
这时间,实在太长。
关键是,曹魏内部的权贵,指不定又会惹出什么祸端。
遥想昔年,诸葛亮为了震慑蜀国内部的权贵势力,危亡之秋手掌大权、独揽朝政。
相同的境况,魏国也是如此。
不得不说,身处乱世,兵权才是掌握一切核心的资本。
“可是,要怎么办呢?”
夏侯霸苦叹一声,不觉犯了难。
平心而论,他不是心胸狭隘、嫉贤妒能之人。
对于司马懿的才华和军事方面造诣,夏侯霸更多其实是发自内心的由衷钦佩。
可钦佩归钦佩,立场还是立场。
司马懿身为权贵,有他必须要做的事情。自己身为曹魏宗室的亲族,同样也有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尽管同朝为官,但天命使然,注定他们事成水火。
对此,夏侯霸只能无奈叹息。
放眼如今,自己想要夺得兵权,根本没有任何的突破口可寻。
就在他为此苦闷之时,卫士长却拿着蜀国使者送来的信箭,眼下一路小跑来到了他的大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