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蜀国更以一州之力,强行悍动曹魏九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举动,令区区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国家,如今民生凋敝。
然,那又如何?
不断北伐,打穷的是国家。可是不打,诸葛亮就必须要选择放下手里的兵权。
一旦兵权放下,整个蜀汉,也就彻底乱了。
届时,蜀中黎民深陷战乱,再遭涂炭之苦。
“相比之下,死人和受穷,到底哪个更严重?”
想到这里,李牧陷入沉思。
历史的真相,有时候迫于世间的规则,注定将被永远雪藏。
这个道理,李牧明白。
就像关羽、刘备,有些黑锅,他诸葛亮也必须得背。
“唉……”
李牧一声长叹。
此时,他也终于明白。看似连年的北伐,实则根本不是对外宣称的扩张战争。
复兴汉室,固然如实。
然而更多,则是为了稳固蜀汉内部的派系斗争。
想通这一点的李牧,突然对眼前己至暮年的诸葛亮,心中萌生起了难以言喻的愧疚。
“丞相,汉兴年少。之前狂言,错怪您了。”
面对诸葛亮,此刻的他,双膝一软跪在地上。
这一跪,既是歉意,也是敬仰。同时也是他对诸葛亮默默承受多年心中的苦闷,或许唯一能献上的东西。
眼看李牧如此,诸葛亮老泪纵横的脸上,露出止不住的欣慰笑容。
“汉兴,起来,快起来。”
此刻,他充满激动的伸出双手。
看着跪在自己面前,尚且稚嫩青涩的李牧,难掩心中无法言喻般的激动。
此子年少,太过不凡。
无论胆魄、睿智、洞察力,全都无以复加。最重要的是,这举一反三的能力,即便诸葛亮也都为之叹服。
“皇天,厚土。”
“我蜀汉,后继有人矣。”
此刻,诸葛亮内心激动,几乎想要叩谢苍天。
如今的蜀汉,正值人才凋敝之时。让诸葛亮都没想到,时至自己暮年,居然迎来这样的一个可造之才。
“没错,他是我大汉的救世主,是复兴之梦未来的希望。”
“此我蜀汉之幸,天下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