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有一天自己辛辛苦苦光复的大明又会和此前那些王朝一样分崩离析,但晚一些都是好的。
晚一些,那大明对其它地区的统治就能久一些,那些地区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归心、认同汉人的的统治;
如此,以后汉人重新统治那些地区时,也就能更加的顺利、更加的符合法理了。
再就是勋爵在大明朝可是个危险活。
朱元璋的六十五位勋爵里,不得善终的占绝大多数;
尤其是那五十二个侯爵,其中有五十个被削除爵位,更有不少都是被灭族的,凄惨至极。
不过这里面的原因说起来就复杂了。
自己作死、掺和党争等等各种原因的都有。
每每想起这事,朱至澍自己都觉得于心不忍,所以早就想着要对这些勋爵好一点了;
只要那些勋爵不要过分作死,那便轻易不开杀戒,免得日后自己也被人说残暴不仁、卸磨杀驴。
“还有这俸禄,简单点,就定年俸一千到五千两吧。”
“公爵五千两、男爵一千两,虽然不多,但再加上实职的俸禄,怎么看也不少了。”
“家大业大、用钱的地方也多,能省的地方,便省着点用吧。”
“况且相比于太祖来说,本王给的己经很多很多了,知足常乐嘛。”
朱笔御批、确定了六十个勋爵的名单之后,朱至澍又将勋爵的俸禄定了下来。
太祖时期,公爵的俸禄是一年五千石;
以西南现在一石米两百文的粮价折算过来的话,其实也就才一千两银子而己,属实是少的可怜。
说出去,得让人耻笑了。
朱至澍自然不会这么吝啬,大笔一挥加到了五千两。
千里当官只为财。
虽然很多人是愿意为了梦想和志向而忍饥挨饿的,但大部分人都是常人、都不具备这等牛逼的节操;
官员也同样如此。
若是寒窗苦读几十载,到头来过的还没隔壁那个卖醋的二傻子家强,那贪污也就很正常了。
所以朱至澍一首都奉行高薪养廉、好让西南的官员可以在不贪污的情况下也能活的体面;
所以西南治下的官员,综合俸禄普遍提高到了此前的五倍左右;
这种高薪养廉的制度,虽然加重了中枢的财政负担,但只要官员能少贪腐一些,那随便都能省回来了。
同时己经这样高薪养廉了,官员还敢大贪特贪的话,那朱至澍砍起头、抄起家来,心理负担也就少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