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消息,都难免会大吃一惊。
“大同战败后,济尔哈朗便没有回北京,而是退守宣化(后世张家口地区)组织防御,为北京城扼守住从西北方向通往蒙古的这条要道;”
“不过,这到底是充当北京城的屏障呢、还是不愿意回北京应对丢失大同的罪责呢?这就难说了,只有济尔哈朗自己才明白;”
“毕竟丢了河南的阿济格,回了北京后可是被构陷私通咱们大明的,多尔衮无奈之下都得把这个同父同母的亲哥哥禁足在家小半年呢。”
被这个重要的军情所中断,新版《大明律》初稿的审议也就进行不下去了,朱至澍干脆就向在座的大员们仔细的介绍起了这事的背景和来龙去脉。
“同样没回北京的,还有在河套战败的多铎。”
“多铎在河套战败后并没有回北京,而是越过阴山、往漠北方向去了,至此了无踪迹,因为漠北的风雪甚重,咱们也没有探查到他的行踪。”
“阿济格此次杀济尔哈朗,便是奉多尔衮之命,用寻找、支援多铎的借口出塞,然后在途径宣化的时候,以济尔哈朗大同战败、不愿意回北京领罪、意图谋反自立的借口,首接袭杀了济尔哈朗。”
“虽然济尔哈朗骁勇、麾下忠勇之士也不少,但猝不及防之下依旧着了道,据说当场就被砍了头、神仙也难救了。”
“由此可见,阿济格杀济尔哈朗,乃是奉多尔衮之命、两兄弟仔细的谋划过、计划相当之周详的。”
“如此也就可以去推测多尔衮的用心了。”
“必然是满清连战连败之下,多尔衮威望大丧、权位己经不稳,不然也不会保不住亲哥哥阿济格。”
“所以多尔衮选择先下手为强,首接杀了此刻唯一在威望上还能和自己抗衡的济尔哈朗。”
“如此一来,皇太极这一辈中,就只剩下多尔衮三兄弟,其余都是小辈,不足为虑了。”
“而且那年幼的福临,如今也失去了一座最大的靠山,想要翻天就更加无望了。”
“不得不说,这个多尔衮,当真是心狠手辣、行事果断啊!”
将济尔哈朗一事详尽的向在座众人介绍了一遍之后,朱至澍也忍不住的感慨了起来。
对多尔衮这个枭雄的行事手段感叹不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