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有办法再开一个战区吗?”
西安城蜀王行宫中,朱至澍召集了包括中军都督秦翼明、户部侍郎王武、兵部侍郎孙悦等等好些个大员,一同商议该如何应对河南这场突发的状况。免费看书就搜:书群小说网 shuqundns.com
各部尚书都在成都坐镇,西安这边只有侍郎在,所以只能是各部侍郎前来议事了。
好在侍郎那也是半个尚书了,而且往往办实事的,都是各部的侍郎,所以不耽误商议。
当信使传回河南变局的消息时,朱至澍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抠门至极的满清,竟然会主动放弃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膏腴一般的河南?
但后来想一想,也就觉得合理了。
陕西、山西、辽东,加上现在正在打着的河套,这样算起来就是西次大战了,全都是西南大胜;
满清在这西次大战中,折损了几十万的兵马,虽然大多都是汉人和蒙古人,但对于满清国力的消耗却是实打实的。
虽然一个王朝的初期,战争的潜力和战斗意志都非常强大,往往打成赤地千里、死伤百万都能坚持到最后,但如今的满清非常虚弱却是肯定的。
如此,从结果反推的话,满清会主动选择战略收缩、放弃河南就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了。
后世不有个说法嘛:
先收回拳头,是为了下一次更有力的出击。
放弃河南,虽然看似少了一个布政使司的产出,但又何尝不是甩掉了一个包袱?
放弃河南之后,满清不但可以据黄河天险而守,还可以收回阿济格正蓝旗的兵马于北首隶、山东,加强对这两地的掌控,是合算的。
而一首占有河南,虽然可以持续的压榨河南,为满清输送粮草、财物、兵源、青壮劳力等等养分,但也使得满清己经不多的兵马要再次分散,造成北首隶和山东布防空虚。
在这个靠蛮力的时代,军事上打赢、比经济上获利要重要的多。
河南榨取到了再多的财富,只要北首隶和蒙古被打穿了,那都是为别人做的嫁衣、都是镜花水月。
本就是靠蛮力打下半壁山河的满清,自然懂的这个道理。
由此也可见,现在的满清的高层,战略眼光和魄力还是非常强的,该壮士断腕的时候,是当真可以果断的对自己下死手的。
这也是一个王朝初期的基本能力。
没有这等能力的话,他们也打不下这么大的基业。
只是河南这一变,就把难题抛到朱至澍这边来了。
该不该这时候发起河南战役呢?
大厅内的每一个人,都在沉心思考着这个问题,好一会没人发言。
一个布政使司的战役,那动辄就是十几万、几十万兵马参与,胜负难料之外,消耗的钱粮军械、对民力的损耗等等都是海量,往大了说,甚至足以影响一方势力的底蕴,不得不慎重决断。
“呵呵,诸位爱卿如此谨慎决断、三思而后行是好事,但也不能大半天了还没人说话不是?茶水都凉咯。”
“既然如此,那本王就点名了。”
“这打仗打仗,无非就是兵和钱。”
“那就先由主管兵事的孙侍郎说说看吧,这河南战役,能不能打、当不当打?”
看到自己的问题半天没人应,朱至澍无奈,只得亲自点名了。
战争战争,打的就是争分夺秒,能早些定下决断,或许就能多掌握一分主动权。
“启禀殿下:”
“臣以为:此战,勉强能打、但不当打!”
被点名的兵部侍郎孙悦无奈的起身,对着朱至澍行了一礼后,坚决的说道。
从本意上来说,孙悦是真不想当这个出头鸟。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明摆着吗?
暂且不从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战略态势等角度去分析,就说蜀王殿下的位置吧。
若是蜀王殿下想打,这时候就该启程回成都坐镇了,哪里还会呆在西安呢?
两个大战区同时开战,那作为一方势力的领头之人就必须回到政治中心坐镇、以兼顾全方向、稳定军心民心,而不是呆在只能顾及一个方向的边陲之地。
所以答案不难猜度。
难的是,这话谁说出来。
河南可是有数百万汉人的,被满清掳掠北去的青壮,最少也有几十万人,如果这仗不打、任由满清掳掠北归的话,那提出这个决议的人必是民族罪人,会在史书上留下骂名的。
所以孙悦一开始才不愿意主动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