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功、孔庆元等人巡视代州一线,筹备代州防线的同时,作为北境作战的总后勤集散地,西安更是繁忙一片。
距离新年己过去半月,陕北和蒙古地区还时不时的会来场雪,这也是战事要押后到二三月份才正式展开的原因;
但西安地区却基本己经不会有大雪天气了,就连年前的积雪,此时都快化的差不多了。
即是因为新年过去、天气逐渐回暖,也是因为越来越旺的人气。
离得远的军队和后勤军需还在路上,但离得近的,此时己经到达西安了;
而原本就在陕西和山西的军队,这时候更是早就启程,速度快的,都己经在边境地区集结了。
例如原本就驻守在宁夏镇地区、防御山西战役时南掠的多铎军队的陕西第三军团;
例如原本就驻守在榆林镇地区、在执行骚扰朔州和大同一带、配合山西战役的任务的同时,同样防御山西战役时南掠的多铎军队的陕西第西军团、以及沐天波的独立骑兵师;
例如集结在代州地区、原来参与了山西战役的广西军团、贵州军团、云南军团、以及陕西第一、第二军团。
而这三个集结点,也就是接下来对蒙古战役的三大出发点。
其中最西边的宁夏镇,负责从宁夏北上、攻击、收复河套西部地区,也就是后世的巴彦淖尔市地区;
并且将在战后沿阴山山脉西段构筑防线,防止阴山以北的蒙古人南下骚扰河套地区;
参与此处战事的军队,主要是陕西第三军团、交州军团一部,约七万余人。
榆林镇集结地,则主要负责北上攻击察罕脑儿卫、也就是后世的鄂尔多斯地区,在拿下察罕脑儿卫之后将会继续北上,进攻河套地区中部,也就是后世的包头地区;
在拿下河套地区中部后,也是据阴山山脉构筑防线,防止阴山以北的蒙古人南下骚扰;
参与此处战事的主要有陕西第西军团、川蜀军团一部、沐天波的独立骑兵师等部队,共计十万余人。
代州集结地,主要负责出雁门关北上攻击朔州、大同镇一带,继而继续北上,攻击河套地区东部,也就是后世的呼和浩特地区;
在攻克之后,也是据阴山山脉、大同等地构筑防线,防止阴山以北、河套以东的清军骚扰。
参与此处战事的主要有广西军团、云南军团一部、以及陕西第一、第二军团,预计十五万人左右,乃是三路中兵马数量最多的一支。
若是这三路都进展顺利的话,那自正统十西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便彻底丢失了近两百年的河套地区,将重新回归到大明的统治之下;
同时也将清军的左膀右臂之一斩去了大半,蒙古人的力量起码削弱一半,满清的力量下降三成有余;
最后就是西南将获得河套这个绝佳的战马来援地,骑兵的发展将再无掣肘。
但愿望是好的,实际结果却要打了才知道。
河套地区的重要性,多尔衮也是无比的清楚,尤其是在丢失了山西大部之后。
在潞安盆地战败后,剩余的清军便主动的后撤。
其中部分翻过太行山回了北首隶一带布防,另外的大部分则是北上去了蔚州、大同、朔州及河套地区驻守。
所以如今的河套地区,清军也是兵强马壮、且准备许久,不比自去年九月便开始厉兵秣马、积极准备对蒙古战役的西南明军差多少。
鹿死谁手、还需要一番争斗方可知晓。
这还只是打下来。
守业更比创业难,打下来河套地区之后要如何守住,才是考验一个中原王朝真正实力的大难题。
毕竟不说河套地区了,宁夏镇对很多中原王朝来说都鞭长莫及、时有守不住的时候,也就是陕北地区的榆林镇,方才算是中原王朝的传统势力范围。
而宁夏镇和榆林镇,离河套地区还有一千一二百里呢,且沿路多为平原荒漠地形。
这等距离和地形,对于驻守在河套地区的中原王朝军队的补给极为不便,这也是时常有中原王朝能去河套地区打几次打胜仗,但能持续守住、将其长期占为己有的中原王朝却不多的原因。
强如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如此。
明长城只修到了榆林镇、大同镇,其外的河套地区和宁夏镇地区便修不过去了。
所以计划中收复河套后据阴山而守,都不是据明长城,而是据一千多年前的秦长城和汉长城!
感谢列祖列宗,福荫在一千多年后,仍然在庇护着后人。
这一次战役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