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或许不知道、或许会脑子糊涂,但他这等地位、这等要职的人岂会不知?
西南如今的盛景,关键的人物便是眼前这位不过三十出头的殿下。
若是没有殿下那时挺身而出,不说如今西南南下交州、南洋,北上陕北、山西,东进两湖、广东,还在渤海湾占了一块关键地皮的盛景;
只怕成都当时就会在张贼的兵锋下保不住,数千里的西南、就要在张贼的屠刀下生灵涂炭了。
所以常千雁对于殿下,那就是一个字:
佩服的五体投地、甘愿以身效死!
“哈哈哈......”
“行了,大家都有功劳,就不推来推去了,现在说说正事。”
“你就先给本王介绍下锦衣卫如今的情况吧,”
“本王事情多,一晃这都西五年过去了,对于锦衣卫都有些生疏了,今日正好有时间,便听你说上一说。”
朱至澍开心的笑了起来。
好话谁不爱听啊?
更何况常千雁也不是瞎说,西南有这等盛况,本来就是靠自己的嘛。
哈哈哈......
“启禀殿下:”
“在殿下的英明领导及关照之下,西南锦衣卫发展良好,并依照殿下的意愿进行了诸多改进。”
“如今己经在川蜀、贵州、云南、广西、交州、海南、湖南、湖北、陕西九大布政使司设立了千户所,在山西、金州卫(今辽宁旅顺、大连一带)设立了百户所;”
“锦衣卫指挥所设在成都,下辖南北镇抚司;”
“其中北镇抚司主要负责晓查境内百官、风闻奏事、缉捕拿人等外务,南镇抚司则主要负责刑讼诏狱、督察南镇抚司等内务事宜。”
“......”
常千雁详细的向朱至澍介绍着锦衣卫如今的组织架构、管辖事务、编制人员等信息。
作为锦衣卫指挥使,常千雁对这些信息自然要如数家珍。
如今西南的锦衣卫组织,和大明此前的锦衣卫己经有了不小的区别,这也是朱至澍授意如此的。
职责划分的越清晰,办事的效率就越高。
就好像西南锦衣卫的活动范围主要都是在西南内部、基本没有西南之外的外务,西南的外务,大多都由散落在天下各处的龙隐卫负责。
这使得锦衣卫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内部、加强对西南内部事宜的掌控。
效果还是很好的。
抓了多少贪官污吏、为净化西南官场、为西南财政做出了多大的贡献暂且不说;
在强大的外部压力和各种各样的诱惑收买之下、这西五年来西南内部从未出现过大的乱子,光这一项功劳,锦衣卫就对得起朱至澍在其身上的巨大投入了。
“嗯,不错。”
“锦衣卫能有如此光景,常卿功不可没,再接再厉。”
“说说左梦庚吧,他在海南做的如何?”
了解完锦衣卫现在的状况之后,朱至澍勉励了常千雁几句。
随后便一边翻看着手中的资料、一边向常千雁问起左梦庚的表现。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要全面的了解一件事物,便不能只听一个人说的话,多听听几个人的话,也能有助于避免自己被蒙蔽。
“启禀殿下:”
“左巡抚自上任海南布政使司巡抚之后......”
常千雁向朱至澍介绍起了左梦庚的表现情况。
“如此......”
“按你说的情况来看,那这左梦庚便还算可以了。”
“虽然不是那种能够独当一面、堪为一方柱石的大才,但也算是能做点实事了,不是块废柴。”
“如此便好、没白养着一个废物,虽然本就是千金市马骨,但能有点用那是最好了。”
“而且他还年轻,比本王还小一岁呢,历练一番后、或许还能再成长几分。”
听完常千雁和王和基本相差无几的对左梦庚近况的介绍之后,朱至澍心中这才踏实了一些。
两人的介绍基本一致、从案牍库存储的资料上来看也差不多,那就说明下面办事的这些人还没把自己当成二傻子对待。
其实真要说起来,朱至澍自己是不太喜欢左梦庚的。
毕竟后世的历史上,他可是在左良玉死后、首接便带着两湖数十万兵马投降了满清的,使得南明西边的门户洞开,加速了南明的覆亡。
虽然这一世左梦庚没有投降满清,但朱至澍心中还是难免有些膈应,只是出于千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