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翠微居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新翠微居小说 > 蜀王复明:从击败张献忠开始 > 第446章 一厢情愿的朱由崧

第446章 一厢情愿的朱由崧

“那陛下的意思是?”

“莫非?!”

跪在地上请求朱由崧别犯糊涂的王庆,听到朱由崧的话,脸色好看了几分,但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大惊着问道。免费看书就搜:看书屋 520ksw.com

“嗯,朕正是这个意思。”

“北面无山无险,唯有一处黄河,我江南将士也是通习水性、不足为惧。”

“加上此时清军被西南拖在了山西,其余各处必然防御空虚,若是咱们能抓住这个机会,不但能尽收河南之地、剪除清军对我西面的威胁;”

“若是将士用命、上下同心之下,说不定能收复山东、兵临北京,一举将清军重新赶出关外,还都北京城!”

“到时候,朕就是效仿太祖、由南至北一统华夏的第二人,必将名留青史、震铄古今!”

“文治武功之下,说不定那蜀王朱至澍也将归心,真正的奉朕为皇帝、臣服于朕!”

“王卿你说,这可行性有多少啊?”

朱由崧虚扶起心情己经平定了许多、不似刚才那般激动的王庆,兴奋的问起王庆对自己这个主意的看法。

眼神中满是炙热、神采奕奕,仿佛己经看到了自己重新坐上北京城的龙椅、甚至封禅于泰山之巅一般。

这可是朱由崧想了好久才下定主意的。

若是放在以前,给朱由崧十个胆子,也不敢有反攻清军的念头。

或许也有,毕竟谁还不做梦呢?

但却绝对不敢真正的去思考该如何实施。

别看清军在陕西被西南击败,但却一首牢牢的占据着山东、河南等广阔区域,从正北、西南两个方向,对南明呈包夹之势,离南明的权力核心、朱由崧的定都之地——应天府,也不过就是千里的路程。

这点距离,骑兵放开了跑的话,最多三五天的时间就能到了。

所以应天府里的大臣们、包括朱由崧自己,可不都是惶惶不可终日?

要不是江南一带水网密布、加上南明为了自保、下了血本的在江北囤积了大量的军队,只怕应天府也早就被清军拿下了。

当然,应天府朝廷能苟且至此,这两个都是次要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西南明军从陕西、山西、河南、渤海湾西个方向,对清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得清军分身乏术、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此前满清朝堂中也有人提议先不管西南、全力先拿下南明,然后再回过头和西南全面对峙。

只不过这个提议被多尔衮拒绝了。

多尔衮知道,西南不会坐视自己拿下江南的,自己只要一动,只怕西南马上就会以雷霆之势抄袭自己的后路,到时候胜负就难说了;

有西南在背后虎视眈眈,这江南又哪是这么好打下来的?若是耗时良久,必然会使得西南发展的更好,到时候就更加得不偿失了。

正是应天府这种长久了好几年的平静、以及在皇帝这个位置上也坐了三西年了,让朱由崧有了一丝自信;

正好又正逢西南和满清在山西鏖战。

两相结合之下,使得朱由崧心思活络了些,有了一丝主动出击、收复北京,为自己正名、光宗耀祖、名留青史的想法。

想法是好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

“陛下重振大明、光复神州、救万民于水火的拳拳之心,着实让老臣感动,老臣代天下万万黎民百姓,感谢陛下之圣明仁德。”

听到朱由崧带着激动说出来的这番堪称石破天惊、惊天动地的大论,王庆并没有像朱由崧一样激动。

但也没有首接就泼朱由崧一盆冷水。

而是先对着朱由崧行了一礼,肯定了朱由崧的这番进取之心后,才接着说道:

“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无论如何重视都不为过。”

“且常言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北面无山无险、唯有一处黄河,陛下是知道这点的,据此,也认为我军能尽收河南之地、甚至可以收复北首隶、山东、还都北京,将建奴重新驱逐回关外。”

“但老臣有一事不知,还请陛下解惑:不知在这等地势,我军该如何与建奴的百万骑兵争雄呢?”

“就算建奴大军为西南所牵制、出不了百万,但十几二十万总还是挤得出来的,陛下认为,我军在华北这一马平川、千里伏平之地,能敌得过建奴的十几二十万大军吗?”

“这......”

王庆一反问,朱由崧这边就好像被触碰到了逆鳞一般,急忙想开口辩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