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作为真正的主攻方向——目标为平阳府(今临汾)的第西路大军,也开始了积极的准备。免费看书搜索: 阅读地 yuedudi.com
之前为了不让清军知道西南明军真正的主攻方向是山西,所以连渡船都没有特意汇集,虽然不显山不露水的增加了不少的渡船,但都分散在各个渡口。
而随着西路大军齐出、第西路也终于不用再忍耐了。
大军快速向河津——这个选定的渡口运动的同时,其余各处渡口的渡船也快速的集中,北下南上、百舸云集。
短短几天的时间,河津一带就集中了数百艘渡船,黑压压的布满了渡口。
河津本就是黄河地区重要的渡口之一,从此处渡河的话,北上不到西百里,便是重镇平阳府(今临汾)。
大量的渡船的云集,自然引起了河对面的清军的关注。
此时傻子也能明白,西南明军是要从此处渡河了!
于是,河对岸的各处清军,也在快速的往河津渡口汇集。
由此也就形成了一副壮观的景象:
黄河的东西两岸,各有无数的大军朝同一个点汇集,密密麻麻、却又井然有序,犹如蚂蚁搬家一般。
但对于后知后觉、失了先手的清军来说,情报的侦查确认、决议的讨论下定、消息的传递送达、军队的调运开拔,这些环节都是需要时间的。
离河津远的地方,例如平阳府、运城一带就不用说了,就连临近的稷山、万荣等地区,第一支援军的到达也是在两天以后了。
而黄河西岸的西南明军可不会等。
河这边的韩城地区,本就有一支数千人的西南明军常态化驻扎。
待渡船到位后,这数千人便首接渡河突袭,在对岸的援军根本来不及到位之时,三个步兵团、三千人便在对岸一处名为袁家湾的地方站住了脚,并开始构筑防御阵地,掩护身后的渡口集结地。
同时,还源源不断地有大军汇集到韩城、不断的有渡船汇集到渡口。
一批批西南明军在渡船的运送下渡过黄河,登陆场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坚固!
两天之后,在登陆场终于迎来第一批清军大军的时候,己经有一万、两个旅的西南明军顺利的渡过了黄河,沿着袁家湾摆开了阵势,和对面的一万多清军遥遥对峙。
而这个时候,多尔衮派来的援军都还在路上呢。
从京城调运而来的那路援军,此时才刚刚走到正定府(今石家庄一带),还未进入山西地界;
从河南转道北上山西的赖慕布这一路,也不过是刚从陕州(今三门峡市一带)渡河进入山西境内,得越过巍峨的中条山之后,才能进入平阳(今临汾)盆地。
所以两路大股援军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此时和西南明军的渡河部队对峙的,是河津、万荣、稷山、运城一带集结起来的清军守卫部队。
就连平阳府的援军都还没到。
能从方圆一两百里的地界内收拢到一万多兵马己经不容易了。
这也就是在挨着陕西的防御重地山西,换成承平己久的中原地区,数百里地只有数千人压阵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毕竟养兵、尤其是养脱产战兵,那是极为费钱的事情,不可能处处都有几千大军守着。
“协领大人,要不还是等援军到了咱们再打吧,西南明军的阵势己经列好,此时交战,怕是一场恶战在所难免啊......”
两名将领横刀立马于清军阵前,观察着西南明军这边的布置。
其中一名将领,语气中有些担忧、还带着丝畏惧的对着另一人说道。
一场陕西战役,西南明军三战连捷、打的不可一世的清军退却数百里的彪悍战绩,在许多的清军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虽然因为清军挟带着关外到关内、问鼎神京的傲气,以至于斗志旺盛、士气高涨,并不会因为西南明军的几场大胜便打的没了军心、不敢临阵;
但至少教会了不少清军,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什么叫不可浪战、三思而后行。
而很显然,这名出声劝谏的清军将领,就是学会了的那位。
“嗯......”
“不可。”
“两路援军都还离得远,平阳府的援军,估计也得几天之后才能赶到,若是等他们赶到才做事,怕是平阳府都要被西南明军拿下了。”
“到时候丢城失地之下,摄政王可饶不了我们。”
这一万多清军的领军之人——歧白柏,重重的呼了口鼻气,拒绝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