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走上了正道,但是对于故明军队的种种,奴才却是太有心得了。”
“为何故明军队中的火器,最多的是虎蹲炮、三眼铳这等粗鄙不堪之物?连鸟铳、也就是火绳枪都极少,燧发枪奴才更是没见过?”
“其实故明兵部也不是没有下发过火绳枪,但是质量之差、士卒们根本就不愿意用,那时候军中甚至传唱着:‘鸟铳一杆五千钱、束之高楼当签签’,可见军中对于兵部发下来的火绳枪的不信任;”
“质量极差是一方面,还有就是不同的火绳枪之间别说换个零件,有的连枪子都不能换,这贸然更换,打不响就算了,炸膛都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奴才那时候,对下发下来的火绳枪都得细细检查一遍,精挑细选才能有几支堪用的、还得自己细心修缮一番,其它的都是往库中一扔,做了那签签。”
“这等质量之下,花五两银子造出来的火绳枪,真就不如一柄一两银子都不用的单刀好使。”
“但王爷可以看看西南明军的燧发枪,当真是精致非凡,连奴才看了都心动。”
“不但火药、枪子随便通换使用,就连每杆燧发枪里的小零件,基本都是分毫不差,这等质量,奴才是想都不敢想。”
“而在好的钢铁、好的工匠之外,还有一点才是更让奴才惊叹的——那就是西南生产此等精密武器的速度!”
“从顺治元年(1644年)八月,蜀王朱至澍击退张献忠算起,至今不过两年整而己,陕西战事这等十几万人的规模,哪一次西南军队不是几万支燧发枪一起上阵?”
“这等生产速度,背后代表的不只是海量的优异钢铁、更是海量的优秀工匠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啊!”
“所以,王爷您要奴才短时间内就大规模的生产出堪用的火绳枪和燧发枪,奴才当真是有心无力、回天乏术啊。”
“所以生产火炮和火枪之事,远不如表面看上去的几名铁匠、几支大锤那样简单,得从长计议,但却也当真是刻不容缓。”
“若是不追上西南明军的步伐,只怕我大清的火器,将会被西南越抛越远。”
孔有德一口气把自己难处和看法说了出来,生怕中间停顿一下,就再也没有说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