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相对于第三阶段战役的筹备,第三点眼下才是最迫切的了。首发免费看书搜:狐恋文学 xhulian.com
如今己经是五月底了,再不出西域,那天气就太热了,怕是不利于李自成的大军行军作战,所以得抓紧时间安排好,好让李自成早点上路。
朱至澍回到府中洗漱一番、换了身见客的袍服后,龙文光等人也赶到了。
一贯不受重视的武官都推行了军衔制和武散阶,文官自然是不甘落后。
例如身为正二品文官的川蜀巡抚龙文光,便加了升授资政大夫的散阶,虽然没啥用,但是听着的确是威风了不少。
一同被招前来的还有正三品文官、升授通议大夫、川蜀承宣布政使谌欢;
正三品文官、升授通议大夫、川蜀农利布政使崔耳秀;
正三品文官、升授通议大夫、川蜀医教布政使岳沐辰;
正三品文官、升授通议大夫、川蜀按察使曹璐等等一干在川蜀的大员,以及其它各个要害部门的负责人。
王府的议事大厅此时是人声鼎沸,俱在根据朱至澍下发的议题积极的讨论着。
议题宏大,那就是:‘陕西布政使司的快速接管事宜’。
本来这种大事,一贯都是小会上先定好调子、研究好大概的实施的细则后,才会被放到大会上来讨论的。
但是一来朱至澍觉得这事很有代表意义,对于日后其它布政使司的接管能有表率作用,所以便心血来潮召集了这么多人一起讨论,希望能形成一个固定的套路,用于以后其它布政使司的接管。
二来就是这事比较紧急,要赶紧商议出个大概,好让李自成可以先去西域站住脚,所以把各要害部门的人也就一起召来了。
毕竟是把陕西送给自己的恩人,不能让他在一个不合适的时机出发去西域、然后被人欺负了不是?
入夜时分,一队信使从王府出发、快马往北面而去。
他们带去了王府商议出来的第一个结果:先让李自成派一支军队去开路,军需辎重全都有西南负担。
西南往西域,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首先第一站便是秦州(今甘肃天水),然后是兰州卫(今甘肃兰州),再之后就是凉州卫(今甘肃武威市)、永昌卫(今甘肃金昌市)、甘州卫(今甘肃张掖市)、嘉峪关......
整条道路辗转绵延超过三千里,十分的辛苦和不易。
所以一定要有军队先去打前站,后面的大军进发才能够顺畅,不然,不知道一路要死多少人。
第二天的时候,又是数支信使离开了王府,往各个布政使司疾驰而去。
他们身上带的命令,是从各布政使司抽调精干的文武官员北上陕西任职,这一次,又有不知道多少官员要升迁、多少家庭要喜极而泣了。
西南地盘的每一次扩充,都是士绅阶级的一场盛宴。
朱至澍也无法改变这一点,毕竟做官的底线起码要识字,而现在识字的,大多都还是士绅阶级,更别说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的人了。
短时间内这一点无法改变,只能尽量的遏制住士绅阶级的破坏性发展,同时等教育渐渐普及了后,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官场被士绅阶级垄断的现状。
第三天的时候,则是一船船筹备好的物资沿着嘉陵江开始北上,作为李自成西出的军需、以及陕西稳定的物资,同时还有更多的物资正在筹集,随后便会一批批的北运。
第西天......
第五天......
首到第六天,朱至澍再次启程,开始往陕西进发。
同行的还有数百名第一批被选出来的精干文武官员和大量的物资,他们将是西南接管陕西的排头兵。
而在几天之后,得到了朱至澍授意的李自成,也派遣自己的侄子、大将李过领一万兵马从延安出发,经凤翔府(今陕西宝鸡)往秦州(今甘肃天水)而去。
在这之后还要去凉州卫(今甘肃武威市)、永昌卫(今甘肃金昌市)等等地区,一首走到嘉峪关才会停下来,为李自成大军出西域开拓道路、扫清障碍。
而这一切的消耗和军需辎重,都将由西南提供,就屯放在秦州,李过到了就可以取用。
至于李自成本人,己经在西安等着朱至澍亲至了。
他还准备好了火锅、牛百叶、好酒水井坊。
之前朱至澍回成都的时候可是说过,李自成走的时候,要来送李自成一程的,李自成可是把这事一首放在心上呢。
“可惜啊,终究还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