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基本就相当于同时在打两个地方。
而且这里靠近山西,是清军从山西入陕的重地,清军西路军的绝大多数兵马都是在这两地驻扎,是两块极为难啃的硬骨头。
也正是如此,这一路集中了西南明军第二阶段战事超过80%的兵力,誓要堂堂正正的击碎这两块硬骨头,将清军逐出陕西!
这一路的总兵力超过十三万,其中西南明军绝大部分的骑兵都被配属在了这一路,包括从李自成那里借来的三万骑兵也在这一路,甚至还包括一支刚刚换装了标准1646式燧发手枪的骑兵连。
二月底的时候,燧发手枪经过修改后正式定型,被朱至澍命名为标准1646式燧发手枪,然后便紧张的投入到了量产之中。
但因为一开始量产总会有很多问题,所以一个月的时间也只生产了五百余支,正好够装备一个骑兵连,多出来的一百支就作为战时储备了。
但西南大后方这边也在加班加点的生产,不断有一箱箱的军械送往陕西,只是路途遥远需要时间。
同时这一路也集结了最多的将领。
例如从二品武官、少将军、升授定国将军、陕西军团军团长、陕西总督李定国;
从二品武官、少将军、升授定国将军、广西军团军团长冯天纵;
从二品武官、少将军、升授定国将军、贵州军团军团长李牧虎;
从二品武官、少将军、升授定国将军、云南军团军团长冯双礼;
从二品武官、少将军、升授定国将军、独立骑兵师师长沐天波。
等等一干高级将领云集。
更有西南明军中唯一的中将军、正二品武官、升授金吾将军、川蜀军团军团长、陕西战役督帅秦翼明。
少将军以下的校尉军官更是如同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将星璀璨、兵强马壮,誓要和满清郑亲王济尔哈朗、平西王吴三桂、贝勒罗洛宏、博和托,由镶蓝旗的满人、蒙古人、汉人组成十万大军一决高下!
这一仗,是鼎定陕西局势的一仗!
也可以说,是朱至澍真正崛起、具有和朱由崧争那个正统之位的资格的一仗!
更可以说,是继北京城破之后,汉人政权和大清政权之间,第一次堂堂正正的次决战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