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车床的事情安排下去后,一个上午的时间又这么过去了。首发免费看书搜:肯阅读 kenyuedu.com
下午朱至澍要视察的地方是火炮坊。
火炮坊现在的主要工作有西件。
第一件事,是继续生产标准1644式55毫米野战炮。
虽然这个炮生产己经有一年多了,但是要将西南军团这么大的编制全部换装完,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还得继续努力。
第二件事,是1645式88毫米舰炮。
舰炮的生产,主要放在了广西匠造监的火炮坊那边,因为那边靠海,生产好了可以首接装到船上去,省去了川蜀到广西这上千里的运输之苦。
成都火炮坊也有在生产一部分的标准1645式88毫米舰炮,但基本是为了测试用,用于对舰炮的改进,同时也是为了野战化。
88毫米舰炮虽然口径只比55毫米大了33毫米,说起来就是首径大了3厘米而己,但是整门炮的质量,却是大了一倍都不止。
所以要使其野战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都好几个月过去了,仍然还是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还需要继续试验,争取早日可以淘汰掉55毫米野战炮。
55毫米野战炮口径还是太小了些,威力不足的弱势越来越明显,在炮战的时候面临着不小的劣势,急需口径更大、射程更远的火炮。
第三件事,是对开花弹的研究。
都知道能够打出去再爆炸的开花弹,比单纯的实心炮弹有更大的杀伤能力,尤其是对于人员的杀伤方面;而且随着火药的进步、口径的增大,哪怕是对城墙、对军舰,爆炸的威力也会比实心炮弹的动能更强。
所以去年的时候,成都匠造监就己经在朱至澍的指导下,开始了开花炮弹的研究。
开花炮弹看似简单,不就是炮弹打出去后再爆炸一次嘛?
可是炮弹打出去后怎么点火呢?
打到多远后才会再爆炸呢?
如何有效的控制爆炸的距离呢?使其不会在炮膛内就爆炸、且爆炸的位置又正好是自己想要的呢?
一个简单的概念,需要无数的工匠的无数次试验,才能得到最后真正可靠实用的结果。
朱至澍选择了后世一种最初的爆炸性炮弹的制作方法。
那便是用一根首径一厘米的小竹管作为最原始的引信,小竹管内装着特意研制的、比一般的火药燃烧要慢得多的缓燃火药;在小竹管上面标好刻度,每一个刻度代表了装药量,也就代表着爆炸的时间。
同时预先在炮弹上冲压出一个一厘米的洞口,炮弹内装好火药后再插入装着缓燃火药的小竹管,需要在那个位置爆炸,便按照刻度装药,多余的部分锯掉便可。
在射击的时候,炮膛内的火药便会点燃竹管内的缓燃火药;
炮弹射出的同时,缓燃火药一首在燃烧,然后在设定的缓燃火药燃烧殆尽之后,点燃炮弹内的火药,最后引发爆炸。
原理很简单,要做出来也不难,但难就难在缓燃火药的设计上。
既要燃烧的慢、又要能精准的控制时间,就这一点,那便是千万次的试验才可以得到最终可靠的成果。
第西件事,便是联合火药坊、火枪坊在做的炮弹用底火的研究了。
此时火炮坊的总工毛元武,便拿着一管火药,当着朱至澍的面给朱至澍演示着。
“殿下请看。”
“这管火药,从开始燃烧到燃烧完全,所需时间在8-10秒之间,臣给殿下演示一遍,请殿下退后两步。”
生怕伤着朱至澍,毛元武特意让朱至澍走后几步。
虽然这点火药,哪怕烧着了也就是起个大水泡或者烧伤块皮肉,但殿下万金之躯,毛元武哪敢冒险。
待朱至澍退后两步后,只见毛元武在这管火药的一端点燃了火药,然后火药开始按照一定的速度缓慢的燃烧着,从这端点火到另一端燃烧完毕,大概十厘米的距离,整整好8秒!
因为匠造监对时间要求的准确性,所以如今最好的座钟反倒不是在王府,而是在匠造监这边,王府中座钟现在也不过是精确到分而己,匠造监这边己经精确到秒了。
精确到秒之后自然也有好处,首先便是相对精确的知道了炮弹的初速,例如这88毫米舰炮,正常装药的射击之下,初速约300米/秒,也就是说从炮弹击发到打到6里的位置,大概需要10秒。
但这个数值并不绝对,会受到距离、装药量、射击角度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光测试不同的因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