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壕沟,放!”
“第二壕沟,放!”
“第三壕沟,放!”
不再是平常的三段击,而是采用了三道壕沟轮番射击的方式,每一次射击之间间隔约十秒钟。
这是为了让前排中弹的骑兵有充足的时间摔落下马,后排骑兵可以及时补上承受弹药的洗礼。
两个旅共有六千步兵,那便是三千杆燧发枪,即使之前在郑庄镇、李渠镇之战中有步兵伤亡,但也多为前排的盾兵和长矛手,火枪手伤亡不多。
所以近三千杆燧发枪,那便是3000发子弹。
尚之信的一千五百汉人骑兵中,冲刺在中前部的那部分纷纷中弹,就像是下锅的饺子一般簌簌而落,然后在后面赶上来的战马的铁蹄下连尸体也被踏碎。
不只是尸体、战马也是如此,如此密集的火力下,子弹可不会区分是人还是战马。
很快三道壕沟前便满是鲜血,战马一蹄子下去,往往能激起一汪血泥。
始作俑者尚之信也在这轮火力齐射中被流弹击中、倒在了地上,然后被后续赶来战马踩的连他妈都认不出来了。
他其实己经很努力的喝止部队、且自己都己经准备调头跑路了。
但是奔腾起来的一千多匹战马怎么能说停就停?尚之信还是被后面的骑兵裹挟着前冲了几十米。
然后就是这几十米要了他的命。
可惜未来的满清镇南王、平南亲王,还没等到他袭封王爵的那一天,便早早的永远闭上了眼睛。
但尚之信临死前几秒钟喊出来的‘撤退’命令还是有用的。
一千五百骑兵不可能是排成横队冲锋,在延安是没有这么广阔的地形的,是以几十骑为横截面发起冲锋。
所以一千五百骑便拉出了一条很长的纵队。
中前方的骑兵刹不住冲刺的速度撞到了枪口上,但后面的骑兵听到尚之信的撤退命令后还是及时的刹住了。
也可能是他们也被这强大的火力所摄,自觉的放慢了冲刺的速度。
反正他们活了下来,并开始向后狂奔、退出战场。
侥幸活下来的六百多骑兵打马便离开了战场,并且都不是往冬月宝那边跑,而是在一名军官的带领下首接跑进了山里,看来是要赶回延川县报信去了。
世子死了!
这可是大事,一定要让王爷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