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炮的轻型化落了地,便又会是一个新的淘汰过程。
到时候,30人伺候一门火炮都不一定够。
88毫米,光炮重就己经是55毫米重量的两倍还要多,再加上更大的弹丸、更多的发射火药,这都是重量,都要占用人力、畜力。
100门55毫米野战炮齐射的声音震耳欲聋、惊天动地,每一次齐射都好像是一道道最响亮的惊雷。
西南军队是己经听习惯了,但大顺军却是第一次见识上百门火炮齐射的场景,吓得目瞪口呆。
连自己人大顺军都是这样,守卫在黑家堡中的五千满清军队就更是如此了。
虽然不是没见过炮、没挨过炮,甚至很多老兵和将领,更是经历过十几年前的那次宁远大战,连太祖都挨了炮,所以对火炮谈不上陌生。
但却是第一次经历这种百炮齐发的场景,而且也不同于宁远大战时的大城,而是黑家堡这种就能容个几千人的小城。
百炮齐发起来,小小的黑家堡都好像无处可躲似的,哪都有可能挨两发。
黑家堡也不是没有炮,甚至比郑庄镇的时候还要多一些,红夷大炮多达十门,还有一些佛朗机炮、虎蹲炮一类的。
一开始也和城外的明顺联军对射了几轮,长了几分士气。
但十门红夷大炮在明顺联军上百门火炮的面前就是萤火虫与皓月争辉,在明顺联军集火之下没放几炮就被一一掀翻,有两门还殉爆了,炸死炸伤一片,现在只能完全被动挨打。
期间黑家堡的守将也不是没想过出城冲一冲,看能不能把联军的火炮阵地给掀了。
但是看到火炮阵地前两个旅看似松松散散、却又坐立有序的步兵方阵,知道这个方阵不好惹;
再加上上百门的火炮,估计骑兵也讨不着好,便也忍了下来,只是不停的派出信使前往北边的延川县求援。
南边的延安就没必要去了。
郑庄镇挨打的时候也往黑家堡派了求援信使,但还没等黑家堡出兵,战事就己经差不多结束了。
虽然不知道延安城现在的情况,但是郑庄镇横在两城之间,那延安城的援兵就不可能过得来。
所以眼下,只有延川县的援兵能指望得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