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着好钢用在刀刃上的道理,携带了大量火器的西南军一到,便被安置到了这两个形势最为危急的军寨中,同时还兼周围十几个较小军寨的防御、以及秦岭中的巡守人员。
一心想打通潼关通道,己经在这里耗了一年多的定国大将军、豫亲王、镶白旗旗主多铎又岂是好相与的?
就这么十天的时间,己经组织了大大小小、一共西次对这两座军寨的围攻。
虽说在冯天纵的坚决抵制和反击下清军便没什么大的进展,而且还伤亡受创不小;但杀敌1000还要自伤800呢,更何况是面对清军这种强军。
所以这些天来西南军队也有了一定的伤亡。
其中大多都是因为满清的火炮带来的。
因为潼关是攻坚地形,所以多尔衮王多铎这一路支援了非常多的大炮,具体数量冯天纵还不知道,但是双方交战的时候,战场上总是会因为不停轰击的大炮散发的烟雾而变得昏暗浑浊、视野不清,可见双方参战的大炮数量之多。
而除了大炮这种火器带来的伤亡外,便是星寨争夺中、以及游骑交战时的伤亡了。
一座小星寨,往往驻守的军士最多也就几百人、上千人的星寨都算是比较大的了。
所以这种防守人数,即使在大炮的支援下,构建的火力密度也必然无法完全隔绝清军登城,所以往往还是会陷入混战之中,这时候大规模伤亡就难以避免了。
然后就是游骑之间的战斗。
虽然秦岭山高路险,大规模的行军千难万难,但仍然不能排除有小规模的敌军翻山越岭的从山沟中潜入背后。
所以为了防范这种情况的发生,防守方也就不得不派出游骑和侦察人员,不时的在山间巡弋。
这也就导致两军不可避免的会在野外突然猝不及防的遇见,然后陷入小规模的近身肉搏战之中。
如果说前两种伤亡都是互有胜负、甚至仗着火器先进,西南和大顺联军还占了便宜的话,那这种小规模的仓促肉搏战中,西南和大顺联军则完全落于下风了。
在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白山黑水、草原荒漠中成长起来的女真人、蒙古人的悍勇,真的超过了大多数的汉人。
尤其是大顺军不断战败,精悍的老兵越打越少;而西南军更是成军不过一年多、而且训练也是以阵列为主,不擅肉搏。
所以这种肉搏战中,交换比往往是三比一甚至更多。
这十天的时间里,西南军伤亡己经接近了2000,其中有近千都是战死和不可逆的重伤将士。
这种伤亡,首让冯天纵心疼牙疼。
西南军,什么时候出过这么大的伤亡?
这也让他对大顺军这一年来的艰苦,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