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怎么说还是打着支援陕西的名义去的,所以朱至澍仍然会尽心尽力。
朱至澍并不想背上背信弃义的名声,毕竟中国还这么大,有个好名声,做很多事情都是事半功倍。
而还有两万人则沿着渭河,分别驻守在秦州(今甘肃天水)、凤翔府(今陕西宝鸡)、渭南县(今陕西渭南)地区,保护渭河这条即是进取、也是退路的大动脉。
东路军西万人,则是从达州出发,沿后江北上首达陕西布政使司兴安州(今陕西安康)、商州(今陕西商洛)地区驻扎,堵住湖北、河南北上陕西的通道,防范左良玉、南明背后下黑手。
川蜀这边一边商定,也一边保持着和李自成那边书信往来。
毕竟是两方之间的事情,一方不允便无法实施,所以这一来二去的半个月便过去了。
其中这种沿着渭河的布防之法,朱至澍自己都觉得有些过分,渭河沿线自己一驻军,那就相当于陕西南部地区这片腹心之地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了。
如果换成朱至澍自己,那是肯定不愿意的。
陕西南部就好像是川蜀东南部一样,都是一地之精华,谁敢来拿川蜀盆地,你看朱至澍和不和他拼命就完了。
但没想到李自成竟然全盘答应了!
由此可见,要么是李自成向自己请援的心很诚、要么就是联合满清弄死自己的态度很坚决,不然断然犯不着行这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险招。
而且是把所有的儿子女儿老婆小妾全押给自己了。
不过不论李自成怎么想,朱至澍只管做好自己。
这番布置,自认为自己己经万无一失,进可攻、退可守,哪怕情况有变,再不济也能拿下汉中盆地,运气好些关中盆地也不是没机会。
所以等万事俱备后,十月初十这天,第一路大军由秦翼明、李定国、沐天波统领,第二路由冯双礼统领,两路大军同时启程,浩浩荡荡的开始北上。
嘉陵江上遍是耸立如林一般的风帆、遮天蔽日的各色旌旗、闪耀着耀眼光芒的甲胄。
鼎盛的军容,让那些经历了南征战争带来的战争红利的川蜀百姓们更加的疯狂,自发的来到嘉陵江边给出征的军队送行,让一众大员门不停的感慨民心可用。
尤其是那些老派大臣更是感慨良多。
以前打仗,哪次百姓不是如丧考妣、生怕一开战就劳民伤财,或者自己的家人亲眷回不来?
骄纵的大头兵们就更是了,哪次不是出征钱、安家钱发了又发才能请得动这些大爷?
哪曾见过这种疯狂支持、恨自己不能亲自上阵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