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官僚班子,自然要去送行和勉励一番。
看着这400略显稚嫩、却又活力西射的脸庞,朱至澍很是感触。
这些人,就是自己这个集团的未来。
这400人中,还有二十多位王府学堂的人,他们都是十五六的年纪,学的比较快,现在己经有能力参与一般的工作了。
这次就算是实习了,跟着比较有经验的官员,一起参与贵州、广西三监新政的建设。
其中就包括王府学堂的那位班长——司空千易。
他是王府学堂中年纪最大的一个,再过几个月就要过十六周岁的生日了。
放在后世,十六周岁还在读高中,但这个年代,16岁的司空千易,己经带着朱至澍的期望,开始从官了。
司空千易也看到了朱至澍满怀期待的看向自己的眼神,对着朱至澍暗暗的点了点头。
这400人中,除了本身是王府学堂的28人之外,其它人都不知道这28人的身份,这也是朱至澍的特意安排。
要想真的学到东西、真的成才,就不能总是仰仗王府的身份,不然哪怕一时出头了,在未来更大的挑战面前,也不一定撑得住台面。
和龙文光等人,一起送这400希望之星上路后,朱至澍掏出了自己的官制调整建议。
在巡抚之下,新增农水布政使、医教布政使两个和承宣布政使同级别的官位,专门负责农田水利、医疗教育方面的事情。
既可以让承宣布政使从这两项事务中脱身出来,做更多其它的事情,也能让这两项工作职责更加清晰、施行的效果更好。
更重要的是,多了两个官位,便是多了两个位置。
而且朱至澍把这两个官位的优先举荐权给了龙文光。
龙文光本来还在思考增设这两个官员的用意。
他这种官场老油条自然看得出来。
今天能加两个,后天就能加五个;虽说把巡抚这一职位常态化了,但也变相的,把巡抚和承宣布政使的权力分散了。
而按照殿下的做事惯例,只怕这只是试试水,后面增设其它的官位几乎是必然,到时候殿下又会加什么呢?
龙文光不得不思考这一问题。
当他,他不是反对。
毕竟这的确是个善政,多点人,事情总归是做得更好,百姓也能多受益;而且布政使司一级能加,那知府一级也能加,县级也能加,到时候,天下的读书人,又能多些位置了。
怎么说都是件好事。
龙文光真正考量的的,是加了这么多官位后,财政上的压力,又要大不小了。
但是想到朱至澍搞钱的决心和能耐后,龙文光也就觉得这点钱不算什么了,真能把农业搞起来,只会赚不会亏。
如今朱至澍又要自己来举荐这两个人,那更是对自己极度信任的体现了。
如今川蜀什么多?官多的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