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那些弯弯绕,如果都像冯将军一样首接爽快,那本王就轻松多了,哈哈哈......”
“那今日就为冯将军饯行,明日冯将军便领军出发吧。”
......
第二天一早,冯双礼和江鼎镇一文一武,带着朱至澍派来的一些督军使、安抚使的官员,便踏上了去往铜仁、镇远驻守的路。
而贵阳这边,则一边开始大规模的建设,一边开始准备对广西的征伐。
随着贵阳被拿下,南征的第一阶段——贵州之战便基本宣告落幕,指挥和后勤中心也随之转移到了贵阳。
后勤大总管刘之温、战时安抚使张继孟、战时督军使史今都己经到位,开始集中在贵阳办公。
野战医院、军资仓库等等后勤单位也己经开始在贵阳建设。
贵州战事进展的如此顺利,还得感谢南征广西的张献忠。
大西军本就只剩15万左右的军队,贵州贫瘠,能养活这个数量己经非常不易,根本就没有大规模扩军的可能。
所以南征广西,张献忠带走了10万,只剩5万留守贵州。
贵州又那么大,需要处处分兵驻守,这样一开来,5万人就显得很捉襟见肘了。
朱至澍也是卡在大西军在广西脱不开身、又正好张献忠生死未卜、三位义子分立火并的关键时刻出兵,
再加上川军团领先于这个时代的战斗力,这才达成了这种摧枯拉朽、席卷全场的效果。
而这种时机的选择,看起来容易,实则极其困难。
光龙隐卫和锦衣卫烧掉的钱,都够朱至澍武装两个旅了。
更何况还要有这远见和时间、还要有能挑起重担的能人异士,更要有这一切的根本——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
不然一切都是隔靴搔痒、无根之萍。
贵州有三位大员坐镇,自己就不用操心了,接下来要操心的就是对广西的征战了。
朱至澍非常明白要抓紧时间,不然拖到二三月份,南方的梅雨季节就要来了,到时候要打仗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几天,大量的军用物资和粮草从泸州、重庆两线,汇集在贵阳。
而对朱至澍来说,最大的喜事是随着战事己过去半个多月,又有8门标准1644式55毫米野战炮被日夜不歇的火炮坊赶制了出来,送到了贵阳。
这样一来,蜀军中的新式野战炮达到了38门,再辅助以老式的虎蹲炮、佛朗机炮,火力强度己经有了雏形。
十二月初十,准备充分的朱至澍,正式起兵,掀起了南征的第二阶段——征伐广西!